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打造貿易暢通集散地 構建內陸口岸高地
原標題:重報圓桌會|打造貿易暢通集散地 構建內陸口岸高地
主持人:
重慶日報記者 楊永芹 崔曜
嘉賓:
重慶海關關長、黨組書記 山巍
重慶社科院國際經貿與物流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 鄧靖
重慶機場集團董事長 譚平川
重慶保稅港區集團董事長 唐林
重慶航交所黨組書記、總裁 張朝沂
核心提示
開放口岸是全球配置資源要素的重要平臺,是國家或地區開放型發展聯通全球市場的重要樞紐,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中明確,實施開放口岸完善行動,打造貿易暢通集散地,建設“口岸體系全、功能配套齊、通關效率高、服務環境優、集聚輻射強”的口岸高地。到2022年,重慶市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初步建成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
重慶如何加快構建內陸口岸高地?10月25日,重慶海關黨組書記、關長山巍,重慶社科院國際經貿與物流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鄧靖,重慶機場集團董事長譚平川,重慶保稅港區董事長唐林,重慶航交所黨組書記、總裁張朝沂,做客重報圓桌會,就此問題接受了記者採訪。
立體化內陸口岸體系基本形成
發展口岸經濟仍面臨一些難題
重慶日報:目前,重慶立體化內陸口岸體系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動了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重慶要加快構建內陸口岸高地,目前還存在哪些難題?
山巍:近年來,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著力建設水、空、鐵、公等全方位、立體化口岸體系,口岸類型更加豐富、口岸功能不斷延伸,進出通關更加便利,綜合服務環境不斷優化。但對標國際國內先進經驗,目前口岸建設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口岸監管設施智慧化程度有待提升,二是不同類型口岸互聯互通程度較低,特別是鐵路口岸和水港口岸,沒有真正實現“一票到底”的全程物流服務,設施、設備標準規範體系不完善,難以實現鐵路集裝箱下水,降低了鐵水聯運效率,影響了口岸設施的集約化使用和口岸功能的延伸。
鄧靖:目前,重慶缺乏國際水準的專業化開放口岸,渝西等開放經濟發展較好的區域缺乏開放口岸,開放協同性不足,尚未形成以口岸貿易帶動産業轉型升級的供需網絡,缺乏促進口岸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支撐體系和口岸經濟帶動效應。
張朝沂:目前開放口岸支撐作用尚未完全體現,鐵公水空口岸之間信息共享程度不夠,尚未建立科學有效的協同機制,信息孤島現象仍然存在,口岸物流通關相關的政務數據、生産類數據未形成合力,鐵水聯運、水水聯運等多式聯運中不同物流運輸方式間數據共享和協同運行不充分。例如重慶與沿江港口尚未建立一體化發展協同關係。
加快口岸智慧化建設
讓通關更便利
重慶日報:要提升口岸通行效率,離不開智慧口岸建設。重慶應該如何推動智慧口岸建設?
山巍:未來,我們將通過推廣實施“先期機檢”等智慧監管手段,提升重慶口岸進出境貨物及物品的通關效率。繼續探索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簡稱GMS)框架下,按照海關總署統一部署,進一步提升重慶關區智慧監管水準,推動與新加坡關稅局開展“關鐵通”監管合作,將“關鐵通”運用於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中,為下一步全面實現沿途海關監管數據互換、信息共享奠定基礎。
同時,推動在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中建設中新關際合作的數據共享平臺,以中新互動交流平臺為試點,探索國際口岸之間衛生檢疫信息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譚平川:目前,重慶智慧機場建設已進入快車道,基本實現了旅客保障流程全程智慧化。在國際快件運輸方面,建成了3條智慧快件查驗線,具備平均每小時過檢2000件快件的能力,極大提高了貨物的通關效率,生鮮貨物實現1小時提貨。旅客過檢效率方面,我們將率先在國際(地區)安檢區試點開通8條自助安檢通道,旅客安檢驗證時間將縮短50%。未來,重慶機場還將持續推進智慧航空物流規劃與建設,啟動國際進港智慧倉庫系統設計,建立集自動立體倉庫、貨物追蹤定位、倉儲狀態實時監控、智慧化管理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倉庫”。
張朝沂:我們要充分發揮重慶交通電子口岸的基礎性作用,加快構建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積極對接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平臺,實現口岸物流的跨行業、跨系統、跨時空的電子交換與共享,協同海關壓縮口岸物流整體通關時間,提升口岸物流運作效率,實現內河航運口岸物流電子數據交換一體化運作。
發展口岸經濟
打造貿易暢通集散地
重慶日報:《行動計劃》明確,重慶將推動對外貿易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積極培育外貿新增長點、提升利用內外資水準。對於口岸而言,該如何培育開放主體,打造貿易暢通集散地?
山巍:打造貿易暢通集散地需要政府、企業、監管部門等多方共同努力。海關作為監管部門,主要工作是提升監管效率,保障貨物通關時效。
未來,重慶海關將按照海關總署統一部署,在全國通關一體化框架下,加快推動“兩步申報”“兩段準入”改革試點,建立高效便捷的申報制度、協同優化的風險管理制度、銜接有序的監管作業制度、統一規範的通關制度及自由便利的特殊區域海關監管制度。
鄧靖:打造貿易暢通集散地需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口岸經濟發展格局。推動口岸與産業融合發展,重點發展保稅物流、專業倉儲和城市配送等形態的口岸物流産業。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精品展示體驗、創新金融、代理、結算等口岸商務産業,構建集策劃、廣告、設計、拍賣于一體的口岸會展産業鏈。
推動口岸與國際化城市融合發展,高標準研究和編制國際化口岸型城市建設規劃,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商業商務設施及配套設施,建立促進口岸高地建設的政策支撐體系,加強口岸經濟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培養體系建設等。
唐林:保稅港區主要通過特設口岸、“一帶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平臺、加工貿易開放平臺、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平臺四大平臺聚集開放主體、提升對外貿易水準。
目前,保稅港區正計劃配合相關部門推動首次進口藥品資質儘快落地,積極跟進重慶生物製品口岸落地後的推進情況,力爭以最快的速度利用口岸優勢在保稅港區發展醫藥和生物製品産業,並創新發展出以“保稅+”産業集群為特色的新興服務貿易業態。
同時,將繼續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經貿交流合作,力爭2020年入駐重慶市的“一帶一路”國家特色商品館不少於25家;力爭到明年智慧化改造全面完成後智慧終端加工製造整體自動化率提升至90%。
張朝沂:重慶航交所將加快打造要素齊全、服務便捷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以重慶交通電子口岸和重慶航運交易結算平臺為依託,全力建設全市多式聯運信息服務中心,優化口岸業務流程,推進港口主要業務單證電子化,加強港口作業單證數字化流轉和信息的交換共享,為集裝箱多式聯運和全程運輸提供物流信息服務,提升航運信息服務能力。
構建內陸口岸高地
將採取系列具體舉措
重慶日報:到2022年,重慶將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初步建成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要實現這個目標,有何具體舉措?
山巍:重慶海關在加強口岸建設管理水準方面,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單位推動鐵路、水運、航空、公路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銜接配套、相互支撐,為跨境貿易提供集成一體化通關、便捷化運輸等綜合性物流服務,大幅提升通道能力和內外聯結水準。不斷完善提升口岸服務功能,全力打造更加優質、便利、高效的口岸通關環境。
重慶海關將全面落實國務院支持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53項措施、促進綜保區發展21條舉措,促進兩路寸灘保稅港轉型升級,加快涪陵綜保區驗收運作,強化重慶口岸跨境電商政策疊加效應。在海關總署支持下,加快推動區域海關通關協作機制的落實,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探索符合物流規律、適應企業運作的多式聯運海關監管模式,推動將重慶內陸地理樞紐優勢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
鄧靖:要構建均衡協調的口岸佈局,我們要推進萬州、涪陵等大型化、專業化樞紐型港口建設,加快打造規模適度的現代化港口群。佈局新的內陸開放口岸,積極爭取在渝西地區等開放經濟區域建設更多的保稅倉庫和國家級的開放口岸,並進一步拓展深化口岸功能和種類,探索更多服務貿易新型指定口岸。
譚平川:重慶機場將積極打造內陸開放的航空平臺,加快建設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構建通達五大洲、干支結合的綜合交通樞紐網絡。到2020年,預計實現重慶機場航空運輸生産規模達到年旅客吞吐量5000萬人次,國際和地區航線力爭突破100條。
同時,還將借鑒新加坡樟宜機場經驗,依託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航空+”平臺,打造總部經濟發達的航空城和空地多式聯運,助推重慶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設。
唐林:重慶保稅港區將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建設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臨空經濟示範區、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空港國際商貿物流園等為依託的多式聯運基地,依託空港國際商貿物流園搭建物流樞紐平臺重點發展航空貨運網絡和公鐵、公水等國際多式聯運業務。在已引進澳大利亞嘉民、美國安博、新加坡豐樹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基礎上,力爭在2020年實現建成投用倉儲面積達110萬平方米,累計入駐企業達80家,區域經濟貢獻約70億元。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