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劉子清——讓改革創新的血液永遠在光谷奔騰

2018-08-23 15:17:0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趙佳雯

  學思踐悟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69次提到改革,59次提到創新,19次提到市場,14次提到人才,6次提到創業。

  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既是一個國家命題,也是一個區域命題。

  如果回望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軌跡,會發現一顆璀璨耀眼的星星,叫做光谷。

  從無到有,由小到大,一代又一代創業者和建設者披荊斬棘,矢志奮鬥。一系列開創性舉措,一大批標誌性成果,一條自我積累、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創新發展道路,一段跨越式發展的精彩篇章,把這顆“星星”推向國家級創新示範,並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發展經驗。

  她用30年,堅定不移勇擔國家戰略。

  她用30年,堅定不移發展高新産業。

  她用30年,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

  她用30年,堅定不移弘揚幹事創業。

  中國光谷,因光而立,因谷而興。

  下一個30年,她又將如何從“中國光谷”邁向“世界光谷”?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劉子清認為,只有讓“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光谷文化深深植根,讓改革創新的血液永遠在光谷奔騰,才能在滾滾向前的發展大潮中,留下時代的迴響。

  總書記的牽掛,是鞭策光谷前行的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未來經濟發展,“改革”和“創新”是重點。十九大報告中,59個創新,讓160多萬光谷人、6萬多家光谷企業,感受到了國家對創新驅動發展前所未有的重視,也感受到在全球化科技和經濟競爭中,時不我待的迫切,枕戈待旦的決心。“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産權創造、保護、運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報告中這些關於創新的論述,是光谷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思考和踐行的著力點。

  過去5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即“中國光谷”。總書記的每一聲囑託、每一句牽掛,都是鞭策我們前行的動力。

  2013年7月21日,總書記來到光谷展示廳,看到光纖通信、3D列印、生物質能源等最新成果,感到很欣慰。他説:“一個國家只是經濟體量大,還不能代表強。國家富強靠什麼?靠自主創新,靠技術,靠人才,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

  總書記勉勵我們:“光谷發展很快,科技成果轉化效果明顯,體制機制改革做了許多文章。尤其光谷與大學結合緊密,研究機構多,科技人才多,有自主創新成果,大學産業化做得不錯。”“我們這麼大的國家,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光谷,並先後來到烽火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武漢新芯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考察。

  考察中,總書記反復強調一個重要觀點:“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裏,要摒棄幻想、自力更生。”

  在察看積體電路生産線時,總書記説,裝備製造業的晶片相當於人的心臟,心臟不強,體量再大也不算強。要加快在晶片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勇攀世界半導體存儲科技高峰。

  牢記這份囑託,長江存儲分秒必爭,32層三維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年內可實現量産,64層晶片已完成研發攻關;堅定不移推進國企改革,烽火與大唐兩大央企成功重組;長飛繼2014年登陸港股後,7月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創業者的痛點,是光谷營商環境的考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眼下,光谷70%為35歲以下年輕人群,在這裡工作的博士約1萬人。一個青年之城、創新之城已經崛起。

  全球最年輕的産業、最年輕的創業公司、最年輕的創新大軍,極大考驗著一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吸引力——我們怎麼樣才能讓這些企業和人才願意來光谷,並且來了還捨不得離開?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一個地方發展搞得好不好,品質高不高,關鍵看土壤和生態行不行。地方生態好了,樹木自會成林,百鳥自會來棲。這個生態,就是營商環境。它既包括道路、交通、環保等硬體實力,也包括政府作風、服務能力、開放容錯等軟實力。

  通過過去30年的發展,光谷在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取得再大的成績,也不能“以瑜掩瑕”。

  2018年3月以來,我們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城管再革命”,扎紮實實解決道路破損、垃圾暴露、水體黑臭、交通擁堵、路燈不亮、渣土車瘋跑等多個城市管理問題。

  城市環境就是營商環境,城市形象就是生産力,光谷要發展,就要正視問題,決不回避,補齊短板。

  與此同時,我們積極謀劃出臺“光谷高品質發展20條”,通過高能級産業體系、高精尖創新體系、高素質人才體系、高效率制度體系、高水準開放體系、高品質生態體系等六大核心體系的構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爭當我省乃至全國的高品質發展排頭兵。

  邁向世界光谷,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

  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實現光谷高品質發展,還要超前謀劃,如何在10年、20年、30年後,依然能立於創新發展的潮頭浪尖。

  18年前,“中國光谷”的概念剛剛被提出的時候,中國工程院組織30余人的院士團,為光谷頂層設計做規劃諮詢。參與藍圖規劃的,包括高錕、中村修二等諾貝爾獎獲得者。積體電路、光顯示、半導體照明等光谷一系列重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均超前謀劃于其時。

  2017年底,我們再次赴京舉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士專家諮詢會,邀請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的34位院士及專家,為光谷把脈,謀劃下一個30年。

  按照黨的十九大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部署,以及《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我們立足當前實際,為“中國光谷”邁向“世界光谷”、實現“光谷夢”,提出了“三步走”戰略:

  2020年的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2020年的光谷,將建成全球一流的高科技園區,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網絡的關鍵節點,“中國光谷”享譽世界,實現“美國有矽谷、中國有光谷”的發展格局。

  2035年的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5年的光谷,綜合實力進入全球高科技園區前列,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網絡的重要樞紐,基本建成“世界光谷”。

  到本世紀中葉,中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期望,那時的光谷,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園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世界光谷”全面建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朝陽 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