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三大組合拳助工業高速增長
1月至4月,武漢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快增長。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創近五年來同期最高,增幅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三。
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和汽車産業持續承壓等情形,1-4月武漢工業增加值不降反升,畫出優美增長“曲線”:全市38個行業大類中,30個行業正增長,半數行業增速超全市平均水準。重點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2%。
研究人士指出,這得益於武漢持續打出的雙招雙引、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加大工業企業技改等系列組合拳,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經濟多點支撐。
優化營商環境動真格出狠招
2018年下半年以來,優化營商環境成了武漢高頻“熱詞”。
“武漢要贏得高品質招商引資和城市發展的主動,不可能再簡單依靠拼優惠政策、拼低要素成本,唯有優化營商環境才是最持久、最強勁的制勝之道。”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説。
2018年8月27日,武漢市召開2018年第7次拼搏趕超交流會,提出“放管服”改革要“放”得開、“管”得好、“服”得優,要大力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最大限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行“網上辦、馬上辦、一次辦、就近辦”改革。
採取強力手段,在最短時間內大幅提升武漢營商環境。2019年以來,武漢市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又作出多次部署,明確要在全市掀起優化營商環境“大比武”。
2月14日,武漢開年第一會全市作風建設大會,提出持之以恒轉作風、抓落實、優服務,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十不準”。
3月1日,武漢市又馬不停蹄召開招商引資大會,提出做到“六要”:儘快實現“一網通辦”、持續優化審批流程、推動服務下沉、建立“企有所呼、我必有應”工作機制。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將各項要求落在實處,必須刀口向內,自我革命。
2019年以來,武漢相繼啟動營商環境月排名及突出問題曝光制度;明確對標北上,年內營商環境進入全國前十、中西部第一。
各區(功能區)對標對表,掀起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熱潮:
東湖高新區提出,讓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便捷,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武漢開發區實施“企業按鈴、幹部上門”服務,淘汰辦事拖拉仲介;武漢臨空港經開區實行“黃牌”預警“紅牌”警告制,確保重大項目進展順利;硚口區規定重點項目現場幫辦全程幫辦;青山區規定“一次辦”“馬上辦”“全程跟”企業總部落戶用時不到1個月等。
同時,相關部門啟動營商環境督察,出臺系列支持發展舉措。
2月27日,武漢發佈支持總部企業發展“30條”。3月21日,武漢出臺《企業上市獎勵實施辦法》《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若干措施》。
4月1日,武漢市政府常務會通過《優化大通關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實施方案》,明確2019年實現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壓縮40%,口岸經營服務性收費降低10%以上。5月13日又審議通過《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送審稿)》明確提出,本土民營企業新增投資同等享受招商引資政策。
技改投資帶來不竭源泉
技改投資,是企業永葆生機與活力的不竭源泉。
1-4月,武漢工業增加值創近五年來同期最高,離不開近年持續推進的企業技改。
數據為證:近三年,武漢工業技改投資力度空前:2017年同比增長158%,增幅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2018年同比增長28.9%,增幅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2019年1-4月,增長15.2%,增幅位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三。
近年武漢工業技改舉措不斷,從2017年推出的工業企業“零土地”技改“七條”,到今年出臺“一企一策”推進智慧化改造方案。
事實證明,技改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與激情。2018年,武漢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56.5%,專利申請量60511件,比2017年增長21.7%。2018年,武漢智慧製造産業總産值比2017年增長18.8%,信息技術産業營收增長21.5%;全年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比2017年增長24.3%。
5月上旬,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通報,對2018年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勵。武漢成為全國唯一因“促進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通報表彰的城市。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武漢結合自身優勢,主動迎著變革浪潮,謀劃新一輪發展。
豐富科技人才資源是武漢第一優勢。2018年,武漢出臺“支持高效高新産業發展的意見”,梯次推進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建設。“意見”提出,對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給予1:1配套支持。
同時,圍繞佈局記憶體、商業航天、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基地和大健康産業基地,啟動10個現代産業示範園和15個小微企業示範園建設;出臺實施“萬千百工程”,瞄準新興産業領域,開展補鏈、強鏈、延鏈行動,策劃儲備一批前瞻性、帶動性、支撐性的重大項目,大力引進關鍵環節、核心企業和上下游配套項目。
2018年,信息光電子、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連續落戶武漢,並全面實質化運營。
各方政策發力,一批“卡脖子”技術不斷突破,如突破100G硅光收發晶片、自主架構64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片、氫油物流車等一批産業核心、前沿技術,在III-V族光電晶片、硅光晶片、量子晶片和晶片系統應用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四大基地塑造精緻城市新形象
過去提武漢支柱産業,想到的是鋼鐵、石化和汽車。如今武漢産業佈局,已形成“一中心四極”發展格局:中心城區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東南、東北、西北和西南,分別建設國家記憶體基地、國家航天産業基地、國家網安基地、國家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基地,並以此為依託,打造晶片、航天、網絡安全、下一代汽車、生命健康産業生態圈。
行走四大國家新基地,各項建設如火如荼。快舟火箭明年有望量産,記憶體基地建設不斷提速;國家網安基地培訓區一期已封頂,展示中心主體結構完工;新能源和智慧網聯基地,年內具備車輛上路測試運行條件。
同時,武漢初步建起以東風大道、左嶺大道和臨空港大道為標誌的三條千億級産業大道。
武漢開發區東風大道13公里距離內,聚集近2萬家企業;東湖高新區左嶺大道8公里範圍內,分佈國家記憶體基地、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武漢臨空港大道7.5公里長大道兩側,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簽約協議投資3000多億元。
良好營商環境、完備的産業鏈和豐富的人才資源,武漢正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投資目的地。
2018年,武漢招商引資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59個,其中,百億元以上項目8個,30億元以上項目99個,全年簽約總金額20075億元,實際到位資金8759.6億元。
2019年1-4月,武漢市招商引資捷報再傳:簽約金額5832.26億元,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83個,新簽約引進且已落地的30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2個,30億元以上的現代服務業項目8個,央企投資項目9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7個,中國500強投資項目9個,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投資項目4個,中國服務業500強投資項目5個,新經濟500強投資項目3個。
4月,首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在漢舉行,70個項目簽約落戶武漢,總投資超1300億元。
今天的項目,將是明天的産出。時下,武漢圍繞簽約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産,又開始新一輪佈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唐曉安 通訊員 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