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黃石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經驗走向全國

2019-07-11 11:41:1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黃石為病土“刮毒療傷” 其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經驗走向全國

  土壤品質,事關民生,事關發展。

  黃石礦産資源豐富,大規模、高強度採礦冶煉時間長,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一度很突出。

  2016年,黃石獲批納入全國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土壤污染防治的“黃石模式”逐漸形成。7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浙江召開現場會,黃石受邀作大會交流發言,黃石“治土”經驗走向全國。

  “吸”出土壤重金屬

  大冶市金湖街道辦農田土壤修復示範項目現場,283畝土地上綠意盎然,成片的蜈蚣草、圓葉遏藍菜長勢良好。

  曾經,該地塊土壤中重金屬鎘、砷超標嚴重,撂荒多年。“周邊有7家小冶煉廠、10余家小洗礦廠,廢水污染了土地,看著心疼。”當地村民期盼能重新種上莊稼。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2年,該項目立項。黃石市副市長吳之淩介紹:“當時,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無統一標準,也無現成案例可循,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黃石在摸索中完成專家團隊組建、採樣對比分析論證、製作標書、評審修復方案等前期工作。

  2015年7月,修復工作開始。“用4年時間,使鎘、砷含量達到土壤環境品質Ⅲ級標準。”黃石生態環境局局長徐崇斌提出,找到經濟、綠色的修復技術和方法,探索可持續、可推廣的重金屬污染農田修復模式。

  實施土壤改良,通過技術手段調整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物質活性。種植蜈蚣草、圓葉遏藍菜等超富集型植物,將土壤中的重金屬“吸”出來,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濃度。“蜈蚣草的根系對砷的吸附能力是普通植物的10萬到20萬倍。”

  一套組合拳下來,效果初顯,污染物濃度降至目標修復值以下。

  邊實踐,邊總結。黃石篩選出蓖麻等10種超富集植物、艾草等17種安全種植植物,總結出“控源、調理、調整、修復、恢復、示範”十二字訣,將經驗固化成5項技術文件。

  示範成功,大面積推廣。2018年,該模式在全市1萬餘畝受污染農田推廣,按受污染程度分類管控,遵循“宜農則農、宜草則草、宜花則花”的思路,推廣水稻、玉米、花生等重金屬低積累農作物。

  專家把“脈”開處方

  走進新冶鋼東鋼廠區,昔日機器轟鳴的場景早已消逝,只剩老工業氣息濃厚的廠房、長勢旺盛的樹木和正在被修復的土地。

  東鋼廠區建於1958年,2015年正式關停,土壤中留下大量污染。“治理面積達70余公頃,涉及土壤、水、危險廢物等,是典型的大型複合性工業污染場地。”徐崇斌坦言,污染物複雜,修復難度高。

  為摸清污染情況、制定合理技術方案,黃石委託省環境科學院做場地調查,1750人次參與,調查布點379個,抽查樣品1290個,採集數據24000個,組織專家評審6次;委託中國環境科學院編制場地修復技術方案,聘請國內科研院所21名專家現場指導。“保留樹木和192棟重點建築物,規劃建成工業遺址公園,劃定用地標準,分類施策,公園建設與污染場地修復協同進行。”

  2018年7月,中節能大地環境修復公司進駐廠區。“剛來時到處是刺鼻的氣味、發黑的土壤、黃綠色的水。”項目負責人路文仲説,土壤中有24種污染物超標,需分類制定方案進行綜合系統修復。

  為保留樹木,技術人員為其做“手術”,“用專用的阻隔材料將污染土壤與樹木隔離,再用特殊工藝把樹固定”,讓樹木正常生長。為修復土壤,他們幾乎用上行業全部修復技術,並進行升級創新。

  鋼鐵生産流程長,每個生産區域污染情況各不相同。“修復的關鍵在藥劑,但用多了會産生二次污染,用少了治理效果不充分。”為讓配方更具針對性,他們挖出30個基坑,每個基坑使用不一樣的藥劑,控制溫度、藥劑量進行試驗。三輪下來,確定每個區域所用藥劑配方。

  污染的土壤被挖出,受無機物污染的土壤以固化穩定技術用藥劑處理,受有機物污染的土壤則通過熱脫附技術用高溫將污染物去除,處理後的土壤經檢測達標後再回填。

  目前,一期200畝受污染土壤已修復完成,正等待驗收。省生態環境廳已將該工程列為示範性項目,施工管理經驗將在全省推廣。

  實施多級風險防控

  修復污染土壤,是事後補救。要保護土壤免受污染,還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從源頭嚴控通向土壤的污染源。

  2012年以來,黃石關停“五小”企業近千家,實現全市無“五小”企業,與52家重點企業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投資15億元整改42家涉重金屬企業,投資7.4億元實行工業廢水“零排放”。

  黃石是全國第三大PCB(印製電路板)産業聚集區,年産生涉重金屬廢水221萬噸、污泥4089噸,土壤污染風險大。黃石引導企業實施多級風險防控,嚴防土壤污染。

  滬士電子是黃石第一家PCB生産企業。“生産工藝複雜,化學藥品種類多、用量大,産生污染環節多。”公司環保負責人張敏説,公司生産區實行“乾濕分層”,幹製程工藝在一樓,濕製程工藝在二樓及以上,避免廢水産生環節與地面直接接觸,降低跑冒滴漏風險。

  在生産車間,記者看到,一條條管線整齊懸空架設。“污水通過管線直排到廢水處理廠。”張敏説,各功能區之間的廢液運輸也採用這種方式,避免運輸過程中同地表直接接觸。

  為防止廢水滴漏地面産生污染,水泥硬化路面,並用防滲材料鋪設隔離層;對重點區域實施多級防控,大型儲罐區採用3級防控,高濃度廢水外運區、化學品及廢物貯存區採用5級防控……“該風險防控方式已在9家PCB生産企業推廣。”徐崇斌説,監測數據表明,企業周邊土壤和水體品質總體穩定,已形成PCB行業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新模式。

  土壤污染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問題解決也任重道遠。吳之淩説,黃石將繼續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要求,做好試點示範,蹚路子、破難題,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黃石模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志剛 通訊員 鄒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