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三個故事和三個轉捩點
11月10日,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的邀請,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做客張維迎《經濟學原理》課堂,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經營體驗和人生智慧。本文為潘石屹的演講實錄。
我想講三個故事,也是我人生三個比較重要的轉捩點。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1992年。
我們六個人創業,賺到了第一筆錢。我們創業的時候,還有一個故事,你們的張教授到了牛津大學去讀書。他在雙安商場雙榆樹這邊的一個宿舍,就成了我們六個人籌劃的地方。等張教授從牛津大學畢業回來的時候,要佔股份,説創業是在我的宿舍裏面創業的。要是張教授在國內的話,我們一起就算七個人了,在他的房子裏面創業,他能不佔股份嗎?
90年,我們成立了萬通公司,到91年,我們賺到了第一筆錢。都是二十歲出頭的人,賺到第一筆錢非常興奮。
我記得馮侖常常説一句話:你看看,我們沒錢的時候都賺到錢了,現在有錢了,不知道要賺多少錢!這已經成了他的一句口頭禪了。他這句話也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我們也覺著可以賺很多錢,就不斷地在海南島炒房炒地。
幾單之後,炒其中一個樓房的時候,突然王功權提出:這房子有沒有産權證啊?我説,你説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只認鑰匙,萬一把鑰匙拿過來,房産證不是我們的,不也白搭麼。他就派我去海口市規劃局去查一下,有沒有這個證件。
那時候有沒有房産證,就是規劃批沒批,有沒有土地證這些證件。我去查的時候,海口規劃局的一個幹部説不讓查。我想,不讓查,王功權給我的任務怎麼去完成呢?結果碰到一個朋友,就和他説,要查查一個項目有沒有規劃的審批,這個規劃局的幹部就不讓我查。他説:海南島人你還不知道,我給你出個主意,五斤橘子,兩條三五煙,帶上去,百分之百讓你查。
我完全按照他説的,買了五斤橘子,兩條三五煙,帶著上去了。把東西往桌上一放,這小夥子把抽屜打開,橘子倒到裏面,煙放到裏面,給我一個大本子,説你自己去看去。我就自己看。查了一下我們的項目,是有(證件)的。我這人特別好學習,除了看完自己的,我還要看看別的項目的。我就一個一個看,五斤橘子兩條三五煙不能看一個數就走啊。
當時海口的常住人口好像是十五萬人,還有我們這些跑著去的,沒有戶口的人,大概也有十五萬人,一共就有三十萬人。我把海口市規劃批了的面積,也就是市政配套費都遞交了的,加起來,除了一下海口的人口,我記得數字是四十九平方米。當時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積是七點四平方米,而海南剛剛建省,在海口這樣一個不富裕的地方,電都沒有,一個紅綠燈都沒有的地方,建房子要接近五十平方米,北京才七平方米多。這就是房地産泡沫啊,跑的越早越好。於是我就趕緊跑到北京來,做了第一個項目,在阜成門這邊,萬通新世界[-0.75% 資金 研報]廣場,賺了不少錢。海口的企業家,多少企業家,基本上全軍覆沒,出來的很少。
有好多人説,我們幾個人,能夠從海口這邊逃著出來,能夠從海南島的92、93年房地産泡沫裏逃著出來,非常聰明,很有遠見。其實呢就是算數,就是建築面積除一個人口數。就是常識。
不要把這些商業的東西搞的多神秘,一會兒佛了,一會兒道了,一會兒鬼了,一會兒神了,沒有這麼神秘的東西,就是要尊重常識。當全中國最好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積只有七平方米的時候,你作為海口,接近五十平方米,就是有問題的。所以就能逃到北京來,發展得還不錯。
現在馮侖的口頭禪就是:我們從海南島逃出來了,北京的CBD一半是我們建的。當然有星城國際、我們建的SOHO現代城、建外SOHO、SOHO尚都、朝外SOHO、陽光100幾個項目,我們六個人出來,把北京一半的CBD建起來了。
如果是當年沒個常識,我們還在海南島呆著,早就破産了。所以這個是第一個故事,我總結的道理就是,不要把任何事情看得太深,要尊重常識。當然張教授講的這些曲線、數學模型,該學的也要學學。這東西有點太複雜了,他出一本書就送我一本,沒有一本是我能看得懂的。
講第二個故事吧。
到北京來,我們做了萬通新世界廣場,賺了好多錢,賺的當時都沒有概念了。因為當時土地增值稅還沒出臺,成本很低,我記得每平方米的土地的價格是兩千七百塊錢,建安費幾千塊錢,最終成本是五千到六千塊錢。最後銷售的價格是三四萬塊錢。
賺完錢後,我看到一張報紙,記得是香港的《明報》。94年95年的時候,《明報》的記者就通過衛星的照片看了一下,朝鮮半島上面,從“三八線”分開,北邊的一部分黑燈瞎火的,南邊的一部分燈火通明。這個人就寫了一篇文章,説一個地方富裕不富裕,GDP和這個地方的明亮程度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這個“三八線”是分界線,北朝鮮就沒燈,南朝鮮燈就特別多。
我看完以後,感覺很有道理。以後到什麼地方去賺錢,就得順著光走,到光明的地方去賺錢。但我手裏也沒有衛星啊,我怎麼能夠看到光呢?我有汽車,所以我就開著汽車,繞著環路轉了一下,只要繞到北京的西邊,就黑燈瞎火的,國務院的部委從來不加班的,一到晚上就全是黑壓壓的一片。只要到了東邊,就燈火通明。按照這個道理,越光明的地方,GDP越高,越光明的地方就越有錢。我就不能在西邊,應該到東邊去做,就到了國貿周圍。所以我們SOHO中國,圍繞著國貿橋方圓一公里的地方,大概做了十二三年,也才有了馮侖説的這句話:我們從海南島來的,建了北京百分之五十的CBD。所以這個是我的第二個故事,就是到光亮的地方去,順著光明走。
第三個故事。
今天,中國的房地産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政府説房地産是自助産業,要健康理性地看待房地産。我是怎麼看呢。今天中國的房地産,跟1992年海南島的房地産是一樣的,所有的情況都是一樣的:過剩,房子非常多。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當北京的人均住房面積只有七平米多的時候,住房需求大,房價就壓不下來。有段時間國家每年出一個政策,壓房價,叫“國八條”了、“國六條”了、“國四條”了、新的“國四條”了,一年一個文件,壓不下來。因為基本的需求在。
可是到了今天,我們的人均住房面積是多少呢?現在已經是三十多平方米了,接近四十平方米了。而每年增長的速度是多少呢?每年竣工的面積是十二億平方米,如果是六億城鎮人口的話,就是每個人每年增加兩平方米。五年過去,所有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就能增加十平方米。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
所以到今天為止,我們看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爛尾樓、空置樓房非常多。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房子沒有充分利用起來,鋼材、水泥的需求量也大幅度下跌。我記得08年09年,鋼材的價格是六千塊錢一噸,而今天鋼材的價格是一千九百塊錢一噸。換算成斤,沒有一斤大白菜貴。
中國的鋼材,要從巴西和澳大利亞把鐵礦石運過來,再和中國的鐵礦石一比一混合,到高爐里加熱才能冶煉出來。大白菜呢,是一個小籽,放到地裏,澆點水,就能長出來。現在鋼材的價格還不如大白菜的價格貴,因此,房子的過剩,鋼材的過剩、水泥的過剩,數量是非常大的。
所以,作為一個明智的開發商,又到了一個選擇的時候。選擇背後的道理,是常識。不要想的太複雜,東西多了之後,價格就不行了。有好多人問,你説房價會跌嗎?我不敢説。為什麼呢,因為還有一個央行。全世界的央行,自從有了以來,就愛發貨幣。中國的央行是這樣的,外國的央行也是這樣的。如果他把存款準備金再降低,利率再降低,市場上的錢多得不得了,好賴房價也會漲。可是從基本面來説,基本的需求已經大大地滿足了,閒置的房子非常的多。
我就思考,當我們的資源這樣的過剩,每一個城市的房子沒有充分利用起來,我們應該做什麼事情?想了差不多三年時間,海內外看了一圈,差不多想明白了。要做什麼事情呢?就是利用今天最有力的,最普及的技術——互聯網的技術,把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像滴滴打車,Uber,能夠把汽車的資源利用起來一樣。手機上的一個APP,把多少汽車管理的中間環節給消滅了。還有一個叫AIRBNB的軟體,他就是把零零散散的對住房的需求,和全世界的房子連結在一起。沒有給社會增加一套房子,可是把每一套房子的利用率充分地提起來了。
做別的東西我不會,但我看到中國的辦公樓空置率特別多。我們能不能通過一個軟體,把對這些閒置空間的需求都利用起來?我們做了一個共享空間,名字叫SOHO3Q。做完這個後,毛大慶從萬科辭職了,要創業。
我説SOHO3Q 先給你提供一個辦公室,你先在這辦公。他一邊辦公一邊琢磨,結果做了一個跟我一樣的東西。他問我怎麼看,我説毛大慶,你在萬科的時候,跟我們一樣,跟SOHO一樣,在過去的二十年時間,給中國的房地産做了巨大的貢獻。無論房地産的名聲多壞,要很客觀地來看,十年前建的房子,就沒今天建的房子好,二十年前建的房子,就沒十年前建的房子好。所以,房子的進步速度是非常大的。而建了這麼多房子,把中國從人均五平方米、七平方米的住房面積,增加到接近四十平方米,這就是房地産開發商的貢獻,是為這個社會做了有益的事情。
可是今天,在全都過剩的時代,我們再去建房子已經沒有意義了。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把已有的、沒有充分利用起來的資源利用起來。
張維迎:潘石屹先生的演講很精彩,他核心的思想就是,很多企業家的判斷力是來自於常識。能不能在再加一個故事,你當時為什麼下海?
潘石屹:我下海那年是1987年。當時我在一個單位,這個單位是一個國務院的部委。現在呢,變了妾了,它的名字叫中石油。我就在這個單位裏面,收入非常高。我記得我的工資收入是一百零一塊錢,而我爸爸是工作了好幾十年,又犯錯誤又平反,他的工資是六十九塊錢。可是我在單位天天無所事事。在我們這個機關裏面,八百多個人,除了一個調度室的人有點正經事情,剩下的事情,工會、婦聯、宣傳、組織部,包括我在的部門叫做總經濟師辦公室,什麼事都不幹。確實是百無聊賴。
我分進去的第二年,又從別的學校來了一個女同事。我們科長説,陪這個女孩子去領個辦公桌去。我説好,因為後勤部在哪我都比較熟悉。我就帶著這個女孩,去領這個辦公桌去。當時,我們領一個辦公桌,然後每一個人發件石油工人穿的棉襖,就算成為石油戰線上的一員了。幫這個女孩兒把棉襖領了,然後就來挑桌子。兩個抽屜的桌子,挑了一個小時,我説咱們拿著個桌子趕緊回去吧。她説,潘石屹你可不知道,這張桌子要陪我一輩子的,我得仔細挑。
我感慨,真是啊,要在機關裏呆著,我就得和這個桌子陪上一輩子。所有的東西都不會變化的。
我回去以後一晚上,我就琢磨,我説我得下海,就跑到深圳去了。這就是我下海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