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信託:信託業“冬天裏的一把火”?

2015-12-01 09:50:03|來源:新華網|編輯:曲金娜

  向來以穩健著稱的信託業,今年三季度出現了自201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規模降低、收益下滑、通道瓶頸,傳統信託業“冬天”的腳步聲已在耳邊。

  傳統信託正在接受隆冬的洗禮,互聯網信託卻“風景這邊獨好”,逆勢增長。在金融創新大潮洶湧澎湃、互聯網金融風起雲湧之時,傳統信託業遇到了什麼瓶頸?互聯網信託業又何以脫穎而出?市場在選擇,業界在思考,投資者在等待。

  互聯網信託:信託業“冬天裏的一把火”?

  信託業:一個“水深”,一個“火熱”

  中國信託業協會日前披露的數據顯示,受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下降、經營景氣度持續下滑、優質資産難尋等因素影響,信託資産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首次出現環比負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3季度,信託規模環比下降1.58%。三季度末,證券投資信託規模為2.67萬億元,相比二季度末減少11.59%。信託産品收益受其連累,一路下滑,信託業開始進入“漫漫寒冬”。

  和傳統信託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互聯網信託等創新産品卻野蠻生長,蓬勃發展。由於定義尚不明確,目前還沒有互聯網信託的具體數據,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互聯網信託逆勢走強的格局已定,互聯網信託是整個信託業“冬天裏的一把火”。

  以金融創新最為活躍的深圳市為例,日前,這個市公佈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名單》中,除了華為、中興、泰康等一批行業翹楚外,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互聯網信託公司高搜易也名列其中,其産品“信託寶”已成為深圳金融創新的一張名片。

  數據顯示,高搜易公司旗下的“信託寶”等互聯網信託産品,自今年6月起,交易量明顯提升,三季度完成5.6億元交易額,月增幅均超過120%。

  信託業的收益互聯網的門檻

  作為投資産品中的“貴族”,信託一方面具有穩健和較高收益,深得投資者青睞;同時其百萬元以上的投資門檻,又將大量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能不能既保留信託産品的高收益,又打破其“貴族”的門檻,讓普通投資者也能分享信託紅利呢?

  答案是肯定的。互聯網給“高大上”的傳統信託産品,注入了創新、草根、自由、集聚的互聯網基因,使之成為高度契合互聯網特徵的金融品類,從而開闢了其新的廣闊發展空間。

  鈾鏈投資總分析師張翼翔認為,互聯網信託的成功,與其靈活性、草根性的特點密不可分。互聯網信託靈活的制度設計,一是更好地將産業、金融、資金等要素連接起來;二是將傳統信託的穩健與收益,與互聯網創新草根的基因相互嫁接,從而實現了傳統信託的破繭化蝶。

    張翼翔説,在多數人依然將信託定位固化于高端之時,“信託寶”等互聯網信託通過合規分拆,將理財投標門檻拉到最低十元,業務量逆勢走強,使得信託業的價值鏈悄然重塑。

  “長尾效應”:靠搜索,還是靠推薦?

  煙草業利潤眾人皆知,但浙江義烏人看到的是煙民手中容易被忽略的打火機;服裝市場規模海量,義烏人看到的卻是衣服上不起眼的紐扣。

  義烏全球小商品市場的形成,就是經濟學上典型的“長尾效應”:非流行市場的累加,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要賺很少的錢,但要賺很多人的錢。

  互聯網基因的植入,打破了傳統意義上行商坐賈的時空限制,讓“賺很多人的錢”成為可能。以“信託寶”為代表的互聯網信託産品,就是這種“長尾效應”的産物:專注于那些口袋並不豐滿的草根階層,制定個性化、有特色、小利潤的“非典型”信託産品,最終開啟一個廣闊的新信託空間。

  互聯網是海,有海一樣巨大的信息量;互聯網是風,任何信息都會被瞬間淹沒。“粘性”就成了互聯網企業最核心的價值目標,互聯網信託自然也不例外。

  以高搜易的金融社交佈局為例,其APP“高手幫”,在提供網絡記賬、雲端存儲等基礎功能外,還增加了自媒體等社交應用,形成了一個由眾多理財高手和理財用戶互助共贏的生態圈,通過金融垂直社交,實現個性化産品的推薦與撮合。

  在追求個性化和差異化的今天,人們更加依賴於熟人推薦和口碑效應。在搜索和推薦之間,人們更願意相信後者。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