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2016年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在歷經了數年的粗放快速發展之後,互聯網金融進入了規範發展的新階段。2016年又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互聯網金融如何規範發展,應用好新興的技術,服務好實體經濟,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4月20日,由互聯網金融千人會俱樂部聯合北京大學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時報、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中國智慧城市投資聯合體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互聯網金融全球峰會北京論壇上,與會嘉賓就互聯網金融領域眾多熱門話題發表了各自觀點。
普惠功能凸顯
實際上,在國家推行“互聯網+”戰略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覆蓋面上仍發揮了積極作用。
“不管是現在的互聯網金融,還是未來的區塊鏈金融,都可以視為是共享金融的表現形式。”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共享金融是去仲介的,但不去中心。共享金融普惠性很強,可以更好地服務“長尾”的需求,其次,匹配度較高,風險收益多樣化的偏好需求能夠得到較大程度上的滿足。
“客觀上互聯網金融在滿足多元化的投資需求,提升金融普惠水準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陸書春也表示,從網絡借貸的數據可以看到,從2013年到2015年,不完全統計,每年規模的增長4到5倍。貸款的規模佔社會融資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發揮了積極作用。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信息服務管理局局長梁立華表示,網絡技術為互聯網金融帶來了鮮明的普惠金融特色。長尾延伸,小眾金融,匯集主流市場的力量,成為互聯網金融的真實寫照。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系主任、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就在致辭中表示,互聯網金融是一個真正的實質性的創新,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堅實的基礎,互聯網金融作為新生事物,仍然是今年主要的經濟發展的焦點。特別是,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亟待轉換,以互聯網為代表新動能的培育是支持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互聯網金融能為大眾提供豐富、安全、便捷的金融産品和服務,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實體經濟的投融資需求。
金融時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邢早忠認為,在舊動能提升改造的時候,更需要為新動能的創造加一把火。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新技術的迅速迭代魅力非凡。互聯網金融、金融互聯網加速融合,將賦予金融更豐富的內容。
與傳統金融融合共生
從互聯網金融誕生伊始,會否取代傳統金融機構就一直是人們爭議的熱點,那麼在新常態下,應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金融與傳統金融機構的關係?
姚余棟表示,共享金融和傳統金融面臨著再平衡,要發揮共享金融中(分散化的)個體承擔較多風險的優勢,降低傳統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
英凡研究院研究員侯本旗認為,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個人的力量集合以後,銀行業務的主動權在轉向客戶。在技術層面由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變,網絡從獲取信息的窗口變成搜索引擎,在商業模式或者説社會管理模式上來講是從B2C,慢慢轉向C2B,它的背後是個人力量的慢慢崛起。在業務層面慢慢從專業的視角轉向生態的視角,這時候商業成功的因素變為跨界、平臺、用戶。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競爭格局,傳統的金融機構正在加快綜合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的金融創新,網絡基金銷售平臺、網絡保險等純互聯網的業務模式正在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傳統金融與新興業態金融,正在呈現一種相互促進、相互博弈的態勢。”陸書春表示。
姚余棟認為,發揮共享金融滿足多樣化需求和傳統金融滿足專業化需求的特長,實現優勢互補。同時,引導傳統金融向平臺轉移,淡化仲介角色,促使金融參與者對共享金融認知和適應,實現共享金融與傳統金融的融合共生。
規範發展同時鼓勵創新
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金融經過前幾年的爆髮式發展,如何在短期內由量變走向質變,是當下業內外最關心的焦點。
特別是去年以來,監管層關於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頒布,以及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成立,讓規範、有序、健康註定成為2016年行業發展的注腳。那麼在營造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生態環境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行業眼下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宋敏認為,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但互聯網金融技術還是比較滯後。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多停留在設想階段,互聯網金融真正跟傳統管理、信用建設、信用體系的結合還不夠強。技術和金融的融合不佳問題,仍將長時間存在。
陸書春表示,應從互聯網企業的角度來看整個行業的發展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面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法律風險等一系列的風險考驗,從業機構普遍的風控經驗和能力與傳統機構還有差距。從互聯網金融監管角度看,互聯網金融監管缺少數據支撐。當前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體系正在逐步健全,各級監管部門也還無法全面掌握行業底數,難以及時預判風險。從互聯網金融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風險防範意識不夠,一方面容易輕信高收益的宣傳,另外一方面承受風險能力也較低。
互聯網金融千人會創始會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提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十三五”總體向好的趨勢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究竟怎麼樣來把握機會,怎麼樣共生共享?他認為“十三五”的發展規劃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明確了新的發展理念,最終實現共享金融。而沒有創新就不可能實現最後的共享發展的。他認為,須有行業自律來推動社會創新和治理,通過多元互動,實現共享金融的規範健康持續的發展。當前,互聯網金融的技術變革已走在前面,我們的制度供給能否及時跟上?這是一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的任務。互聯網金融還要順應形勢,他説,供給側改革是大勢,互聯網金融需要供給側改革的支持,同時我們也看到當前的技術革命的大勢,只有抓住這些趨勢我們才能得到更好更大的發展。
侯本旗表示,“金融有一個本質的特徵,收益的當期性和損失的滯後性內生於金融本身。這在先期看到的可能都是好的東西,收益高,鮮花掌聲。慢慢地經過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就會看到損失和滯後。”
樂視金融CEO王永利在峰會上表示,加強互聯網金融發展也要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監管一定要了解互聯網,一定要適應互聯網發展的要求。他強調,在加強對互聯網金融規範的同時,也不能忘了鼓勵創新。“在講互聯網金融的時候,應該更加突出互聯網互聯互通的性質,更淡化傳統分業監管的束縛。”
王永利認為,從互聯網互聯互通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更加應該突出的是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是網絡支付,往前延伸的移動化、場景化的東西,還會有大量的創新領域。第二是網絡平臺,也就是金融産品的銷售與交易平臺,以合格金融機構的産品或者是類金融機構的合格産品為標的,直接在一個互聯網平臺上去銷售,或者促進它的二次交易。
他解釋道,中國的金融現在一個最大的問題是門檻很高,産品不多,而且非標的東西很多。線下的門檻很高,使得很多人享受不到這種服務,普惠金融大受影響。另外大量的非標産品使得很多的産品在存續期裏都是不可以再次交易,使金融的活力大受影響,直接金融受到抑制,利率市場化很難實現。
王永利還表示,互聯網金融還要突出網絡服務,大資管的概念,方面都是真正互聯網金融需要探討的地方,而且互聯網金融必將推動金融的創新、變革和發展。
“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會成為什麼樣,有不同的版本。”侯本旗也強調,真正的金融科技的融合創新,正在快速地擴張,比如支付寶和微信正在蠶食銀行的信貸。“對於真正致力於科技金融創新融合的公司而言,後面不是冬天的肅殺,而是春天的芬芳。”(記者 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