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資噱頭迷惑眾人眼 李鬼青睞中老年投資者
“我怎麼也想不通,這家公司看起來這麼大、這麼正規,而且在市中心最高檔的寫字樓辦公,甚至在電視臺的黃金時段打廣告,怎麼能説跑就跑了呢?我的錢真的就這麼打了水漂了嗎?”類似的疑問,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並不是第一次聽到,而每一位受騙的投資者背後都有一段“血淚史”。
專家表示,近年來,非法集資組織結構愈加嚴密,專業化程度高,假借迎合國家政策,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等幌子,噱頭更新穎、迷惑性更強,使投資者無法辨別“李逵”和“李鬼”。
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坦言,一些犯罪分子不惜投入重金,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各類媒體進行包裝宣傳,邀請名人、學者和官員站臺造勢,欺騙誤導性較大。
與此同時,非法集資網絡化趨勢日益明顯,不僅傳統的集資方式借助互聯網轉型升級,從線下向線上轉移,而且不規範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大量涌現,借助互聯網開展宣傳、銷售、資金支付和歸集等,實現線上線下全面結合,使得非法集資傳播速度更快、覆蓋範圍更廣、産品銷售更便捷、資金轉移更迅速,大大突破了地域界限。
值得注意的是,“李鬼們”最青睞那些中老年投資者,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這類人群信息相對閉塞、容易上當受騙。這類人群經常通過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接觸涉嫌非法集資的廣告,並非常信任廣告的內容,這在很大程度上對非法集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公安部相關負責人提醒投資者,要增強風險意識,審慎理性投資,防止自身利益受損。
投資者尤其需要對類似情況保持高度警惕,包括以境外公司名義,虛假宣傳所謂投資境外理財、黃金、期貨等項目,有的在境外,如港澳臺地區、東南亞國家的高檔酒店召開“投資”推介會;收款賬戶係以外國人名義在境內開立的賬戶,用於接收投資人的投資款;公司網站註冊地、伺服器所在地在境外或公司高管係外國人,進行虛假宣傳的;以網絡虛擬貨幣升值、現貨交易、資金互助、黃金、貴金屬、期貨、外匯交易等為噱頭,引誘投資人投資,尤其是鼓勵發展他人並給予提成;頻繁變換網站名稱、投資項目;公司網站無正式備案;以個人賬戶或現金收取資金、現場或即時交付本金即給予部分提成、分紅、利息;許諾超高收益率,尤其是許諾“靜態”、“動態”收益;明顯超出公司註冊登記的經營範圍,尤其是沒有從事金融業務資質;在街頭、超市、商場等人群流動、聚集場所擺攤、設點發放“理財産品”廣告,尤其以中老年人為主要招攬對象等。
配套細則有望加速落地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央行方面將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嚴格執行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加強互聯網資金流動的全方位監測;要求從業機構有效識別客戶身份,加強主動監測和可疑交易報告;修訂非法集資監測指標和模型,探索建立非法集資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
券商分析人士認為,雖然金融監管框架改革尚無定論,但該行業的迅速崛起與風險情況表明,在日益市場化的金融體系下,完善的金融監管至關重要,尤其當涉及一些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整治風暴不斷升級,互聯網金融細分領域的各配套細則有望加速落地。
楊帆直言,最好的方式應該是自主規範和被動整改“兩條腿”同步走。建議監管部門把握整頓行動的底線,根據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違規情況進行分級管理,涉及非法集資核心行為的企業要嚴格取締,並給予嚴厲處罰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留給其他問題企業立即整改的空間和時間,避免“一刀切”。“面對越來越多的主動停業情況,互聯網金融企業退出機制的配套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平臺倒閉、並購或重組過程中的投融資清退、債務追討工作、已有違規行為的懲戒,都需要政策法規的規範和約束,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護投資者。”
紫馬財行投資管理副總裁李宏強曾認為,整治的目標是“規範”而非“遏制”,在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方案全面落地執行的同時,期待更多人將目光著落于支持並完善互聯網金融行業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研發出更多恰當、有效的解決技術和方案,從而保障新生金融業態得以在整改大環境中生存下來並獲得長遠發展。
愛錢幫聯合創始人趙靜婷坦言,“我們非常期盼配套的監管細則能夠儘快落地,對於我們這些最早接入銀行存管、業務模式安全合規的平臺而言,希望監管部門能夠更全方位、細緻地了解清楚各家平臺的業務模式、信息披露程度、風險控制等,包括平臺的高管團隊的金融專業背景如何、平臺是否自己有專業的風控團隊、是否是純線上的信息仲介服務平臺等。”(記者 陳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