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如何跨界互聯網金融?
在安徽北部,海爾經銷商老李,在銀行申請貸款時發現手續非常繁雜,而且週期很長,並不能保證他所急需的融資貸款及時有效到位,也無法保證能否順利拿到這筆貸款。去年春節前後,在這一傳統現金流緊張的節點,老李想到了海爾互聯網金融平臺,從提交申請到審核放款兩個工作日全部流程走完。正是因為此次貸款的順利,老李資金多次快速流轉,通過業務運營多賺了幾十萬元。
作為産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跨界融合的供應鏈金融,如今正在孕育著新的商業模式和機會,對産業界和金融界形成了巨大吸引力。不少傳統産業實體,紛紛涉足這一領域。
去年,海爾集團宣佈正式進軍互聯網金融市場。經歷了一年的發展,傳統企業是如何與互聯網金融跨界融合的呢?
海爾互聯網金融平臺——海融易CEO王偉認為,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一般會經歷四個階段,一是簡單地運用互聯網傳播手段,高效、低成本去進行品牌推廣、用戶研究。二是用互聯網做銷售渠道,自建電商平臺,或在已有的電商平臺上提供銷售服務。三是提供定制化産品,根據客戶個性需求,或通過自主直銷系統提供服務。四是涉及管理體制,可能涉及DNA改變的關鍵核心問題,涉及人員選拔、機會選擇、績效管理、薪酬、組織、運營等,全方位對企業自身進行調整,這是最高階層,也是傳統類型企業進行互聯網轉型最核心、也是最難去執行落地的一個步驟。
海爾30多年積累下來的上下游供銷體系,積累了兩億多用戶、品牌資源以及自建物流等生態體系的資源,成為海融易最主要的依賴資源。正是這豐富資源的後盾,使得海融易在供應鏈金融市場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過去的一年,對於互聯網金融來講是戲劇化的一年。一方面是成交量迅速上升,機構不斷獲得鉅額融資;另一方面是出現平臺跑路的負面消息。行業真正經歷了冰火兩重天。對於正規踏踏實實做事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來講,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這樣的環境下,海融易是如何定位?又經歷了何種考驗?王偉給出了下面一組數據:海融易産品去年4月上線,上線至今累計交易額突破了98億元,用戶突破200萬。
業內人士表示,海爾的供應鏈金融在業內口碑和品牌效應很好,能在短短的時間內做到這一規模,足以見證這一點。
“海融易的資産主要是依賴生産製造行業實體企業上下端資源而設計包裝的,所以産品穩定性不言而喻。”王偉説。正是有了這一優勢,使得海融易這一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新兵成為發展最快的一支隊伍。
據王偉介紹,海融易目前主要有三個業務,一是依託海爾生態圈設計的供應鏈金融産品。二是推出試點的消費金融産品。三是目前比較火爆的小微金融。
消費金融是今年互聯網金融企業瞄準的一大熱門領域。海爾互聯網金融平臺在消費金融領域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推出試點的産品依賴海爾遍佈全國二、三、四線城市30萬消費門店做運營,為海爾電器的消費者提供消費信貸或者其他服務,這是天然能夠嵌入到整個生態環節的産品。
王偉表示,海爾目前已經有兩億多的數據積累,所以在徵信風控方面也是執行得非常到位。
對於小微金融,王偉表示,“我們的小微金融産品是根據企業一般的資金閒置期設計的,我們會給這些創業企業提供短期安全穩健收益産品,保證他的收益資金能夠提高資金週轉率。”
有專家認為,要在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中佔據一席之地,核心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相對競爭力,拓展生存空間。
王偉認為,海爾互聯網金融擁有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是運營,保證“不燒錢”,一定要根據市場信息變化,運用高科技精準大數據運營,並且通過對用戶群進行精準分析,設計産品,有效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海爾互聯網金融平臺運營的結果遠遠超過同行同類水準。第二是風控能力,不管是什麼金融,歸根結底就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風控,海爾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風控和傳統金融公司的風控差異在於,海爾把傳統風控、支付大數據調用起來。最後運用産業風控,根據産業特性、地區特性、季節性等屬性判斷客戶貸款的目的。
國信證券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已經摘得全球供應鏈業務規模的桂冠,我們預測至2020年,供應鏈金融業務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供應鏈金融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發展初期,資金渠道決定供應鏈金融上限規模,而中長期,行業因素決定供應鏈金融整體格局。
海融易的轉型路徑,或對傳統企業以及正在和傳統企業進行跨界合作的機構有所借鑒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