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互金創新之路 深入實體經濟 解決供需痛點

2016-05-25 15:04:31|來源:深圳商報|編輯:許煬

  伴隨著經濟轉型升級,金融改革創新勢頭不減。在創新發展之路上,中國工商銀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迎接經濟新常態。尤其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工行以新型金融模式不斷給實體經濟輸血,創造便捷金融服務,解決客戶供需痛點。工行深圳分行電子銀行部負責人表示,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最終要回歸到服務於實體經濟。

  “以融引商,以商促融” 連結供需兩端,提供資金融通

  互聯網金融如火如荼,國內有不少銀行涉足,其中高調進軍、明確定位、系統規劃的,中國工商銀行則是首屈一指。2015年3月,工行在國內金融業中率先發佈e-ICBC互聯網金融品牌,成功構築起以“三平臺、一中心”(融e購電商平臺、融e行金融服務平臺、融e聯即時通訊平臺以及網絡融資中心)為主體,覆蓋和貫通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社交生活的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

  “早在2013年3月,互聯網金融剛剛興起,總行就已經提出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隨後融e購內部試運行。”工行深圳分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常斌指出,當時電子商務市場猛增,天貓、京東等電商品牌蓬勃發展,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對接實體經濟。

  銀行跨界電商本來有著天然的屏障,但是工行融e購平臺硬是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自2014年1月正式成立以來,兩年時間用戶數突破3000萬,2015年交易額超過8700億元人民幣,坐上全國電商企業第二把交椅。

  融e購電商平臺的優勢在於整合工行客戶資源,連結供給方和需求方。“經濟轉型不只是經營模式,還有流通模式,包括物流和信息。在這點上,融e購完全符合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導向,解決供需不匹配問題。”工行深圳分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常斌表示,在供給方,融e購對接工行500萬法人客戶,提供免入駐費、免廣告費、免返傭“三免”服務。在需求方,互聯網信息大爆炸時代,選擇成本也隨之攀升。融e購名商、名品、名店“三名”定位,保證了産品和服務的高品質,解決C端需求,降低選擇成本。

  如此一來,工行業務從金融延伸到産品銷售。但本質上,“以融引商,以商促融”才是其核心。工行網絡融資中心也是基於這個核心建立起來,在融e購産品銷售、交易達成等過程中,工行均可以提供資金支持,解決企業和客戶的融資需求。

  “便捷金融,便民生活”

  交給銀行,讓客戶足夠簡單

  經過半年多的創新實踐,2015年9月,工行再次發佈互聯網金融2.0。此時,融e購的內涵更加豐富,拓展到了B2B、B2G(政府、集團採購)領域。去年底,工行在深圳前海啟動融e購跨境館,強勢進軍跨境電商行業。

  “我國跨境電商佔進出口業務比例僅有3%~5%,潛在空間非常廣闊。”常斌指出,融e購跨境館解決了國人海外購物需求。早在去年下半年,工行已經規劃推出B端供給,即出口,符合金融支持實體的政策導向,也是深圳的優勢板塊,而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還能繞過出口配額以及其他貿易限制。此外,工行已經推出了“跨付通”産品,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從國內線上收單、支付信息報送,到跨境資金結算、購匯,再到境外貨款清分的“一條龍”的資金流服務。

  融e行仍然主打金融服務,但不再是原來的直銷銀行定位。“我們把原來的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做了開放化改造,原來客戶在融e行查看銀行産品和服務必須先到銀行開戶,但開放化改造後客戶無需開戶就能直接看到相關産品。”常斌表示,互聯網金融脫離了銀行業務的傳統模式,即櫃檯化思維,比如客戶以前辦理某項指定業務之前必須填單。而在融e行,轉賬匯款只需要提供收款人姓名卡號和金額,其他全部交給銀行處理。讓客戶操作足夠簡單,服務更加人性化,這也是融e行與過去手機銀行和網點最大的區別。

  融e聯是金融社交平臺,主要功能是金融資訊和客戶服務。常斌指出,融e聯背後有兩個出發點。一方面,客戶現在能從很多平臺獲取大量零散的金融服務信息,但是金融本身有其內在的邏輯性和複雜性,銀行有必要把專業金融信息和其他泛金融服務通過有效方式告訴客戶;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讓客戶跑去網點不太現實,即使使用客服電話也不能快速有效解決所有問題。把金融信息放在完全開放的平臺也不靠譜,尤其是在信息詐騙猖獗的當下。而融e聯為客戶與工行之間搭建社交型的金融社交服務平臺,也標誌著工行客戶行銷和服務正在進入“移動社交化”時代。

  “從産品轉向客戶導向”

  互聯網金融要回歸實體

  互聯網的滲透正在改變傳統銀行生態,將封閉的金融服務開放出來。銀行正在以産品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原來單純提供標準化産品服務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現在更需要先搞明白客戶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産品服務。從標準化到個性化,互聯網金融無疑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渠道。

  但在中國經濟過剩的形態下,除了部分傳統企業,金融也在過剩,網貸等互聯網金融則是火上澆油。工行互聯網金融從一開始就和實體經濟密切結合,深入實體經濟,解決供需矛盾,降低企業成本,這才是互聯網金融最終要回歸的本位。

  在常斌看來,工行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首先是開放化,供給方不只有工行自己的金融服務,還有合作企業的産品和服務。在需求端,客戶只要有一張銀行卡,均可在工行平臺享受所需的服務。其次是智慧化,客戶拿著智慧手機,提出多樣化的需求,銀行不能提供智慧化的服務,就無法有效滿足客戶需求。還有一個是個性化,現在是一個個性張揚的社會,每個客戶都是一個個性獨特的主體,銀行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做到比客戶還了解客戶,通過整合各類供給側資源,全面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社交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客戶有廣泛的社交需求,銀行要通過社交方式與客戶做朋友,實現從客戶經營,到客戶關係經營的轉變。最後一個是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工行不可否認有明顯的金融優勢,還有獨特的線下資源,金融服務最終要回歸實體,需要載體和服務場所,線上線下的有效結合也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張博博)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