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又有12家民營銀行進入論證階段
隨著重慶富民銀行和四川希望銀行近日獲批籌建,新一輪民營銀行籌建加速。
根據銀監會披露的最新進展,民營銀行發展工作已進入常態化進展,除了首批試點的5家銀行,以及新批復籌建的2家民營銀行外,目前又有12家新的民營銀行進入論證階段。
銀監會方面強調,將按照“成熟一家、設立一家,防止一哄而散”的原則持續推進後續設立工作。
除了積極推動設立由境內純中資民營企業發起的民營銀行外,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也呈全方位發展趨勢,在城商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等各領域,民營資本都在加速參與。
截至2016年3月末,民間資本在城商行總股本中已超一半,在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中股權佔比接近九成,全國已開業由民間資本控股或參股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達到78家(不含信託公司),佔對應非銀行金融機構總數的25%。
重點向中西部傾斜
據了解,在監管部門依法進行行政審批之前,民營銀行的設立申請需要依次經歷四個主要環節:可行性研究、盡職調查、論證和會商。“會商”環節通常是在民營銀行主要準備工作成熟的情況下進行。截至目前,進入論證階段的民營銀行已有12家。
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的順利運營,也為民營銀行的常態化發展打好了基礎。
據銀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與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在戰略定位方面相似,最新申請設立的民營銀行仍基本定位於面向小微企業和大眾。從細分情況看,有很多立足於互聯網金融、産業鏈金融,或是偏重農業和農村地區。民營銀行的發展定位大多依靠大股東的背景,如依託大股東的主業聚焦上下游産業鏈的金融業務機遇。
民營銀行市場之所以主要定位於小微企業和大眾,既有政策的指引扶持,也是發起人基於現實的金融環境做出的市場化選擇。
上述負責人稱,民營銀行由試點設立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後,監管部門也希望民營銀行能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特別是提升對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服務效率。另一方面,民營銀行同樣受到貸款集中度的管理,如對單一企業的信貸規模不能超過資本金的10%,而民營銀行的註冊資本一般只有幾十億,很難支持較多的大型企業客戶的資金需求。
此外,在區域分佈上,中西部也將成為民營銀行常態化發展後的重點傾斜地區。據了解,目前銀監會已完成中西部地區一批擬設民營銀行的論證。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所謂的政策傾斜,主要是考慮到中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的實力相比于東部發達地區有差距,所以考慮適當降低股東資質的標準,如實際控制人的凈資産要求等。
“不過,對民營銀行審批的主要原則都沒有變,總體還是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則推進。”上述銀監會負責人稱。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資産總額959.4億元,較年初增加165.1億元,增幅20.8%。其中,各項貸款餘額356.5億元,較年初增幅51%;各項存款餘額222.5億元,較年初增幅11.6%。
促進農村金融發展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在優化金融機構股權結構、加強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銀監會農村金融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民間資本投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渠道更加暢通,除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外,民間資本還可通過參與改制、受讓股權、認購新股等方式投資入股。早在2008年,銀監會就全面放開了投資入股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地域限制,實現了民間資本投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種類全覆蓋和地域無限制。
銀監會積極支持民間資本通過資本市場投資入股,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渠道,擴大民間資本的投資份額。
目前已有1家農村信用社和1家村鎮銀行正式登陸新三板,另有6家農村商業銀行和2家村鎮銀行申請在新三板掛牌,5家農商行A股上市已通過發行審核。
下一步,銀監會將加快推進機構改革,擴大民間資本投資份額,推進在農村信用社改革,並在此基礎上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同時,繼續支持優秀農村金融機構在境內外上市以及在新三板掛牌交易,促進股權流轉交易。(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