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再説金融去産能
我們提出:美國應當帶頭,在全球範圍內去除過度的金融産能。為什麼這樣説?因為我們看到的事實是:全球金融脫實向虛已經變成全球金融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羈絆,數以百萬億美元計的海量投機性金融資本的存在,已經致使全球經濟危機、金融危機頻繁爆發,而且極難治愈。從現實看,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這件事,迄今為止並未獲得真正的落實。
儘管發達國家均以極低的利率和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全力壓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但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真正被實體經濟使用的資金很少,而大多數還是進入了金融投機領域。當然,好的現象是,過去5年,極低的利率水準推高了發達國家股市,而實體經濟通過股市融資不僅去除了其過高的債務率,同時也充實了自身的發展潛力。比如日本,在負利率的作用下,其18家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將旗下所有貨幣市場基金清盤,從而大大減少了貨幣投機的規模,而迫使市場擁有更多的長期流動性,更有利於企業投資獲得資本。
説説中國,與其説是應當去杠桿,不如説是應當開展一次“觸及靈魂深處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與此同時,我們同樣存在去除投機性金融過度的産能問題。為什麼需要觸及靈魂深處?因為在我看,中國這些年正向著金融資本主義方向大踏步地挺進。金融監管的不斷放鬆,金融衍生品的不斷涌現,貨幣投機的爆炸式增長,導致整體經濟脫實向虛,從而讓我們看到:市場上貨幣存量越來越大,但金融成本居高不下,實體經濟求錢若渴。
中央政府著急,企業主求貸著急,但金融業不著急。只要有錢賺,它們才不去管企業有錢沒錢,也不管中央是否著急。這不是金融至高無上的基本特徵嗎?如果不改變這樣的金融觀念,不改變這樣的金融方式,中國經濟必然沿著金融資本主義繼續突進,最終導致中國經濟的徹底垮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巨大,這其中沒有金融作用?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到底做了些什麼?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底,貨幣基金總規模已增至4.57萬億元,較2014年末的2.19萬億元增長2.38萬億元,增幅高達108%,而過去兩年內,貨幣基金總規模增長了6倍之多。與此同時,1425隻偏股型基金(A/B/C份額分開計算)份額合計僅有1.90萬億份,其中有964隻去年遭遇凈贖回,佔比67%,1425隻偏股基金2015年份額合計縮水0.61萬億份,成為去年份額縮水大戶。另據數據顯示,去年遭遇凈贖回困擾的964隻偏股基金中,有316隻偏股基金份額縮水在50%以上,佔偏股基金數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德邦優化、前海開源中國成長、國投瑞銀信息消費、國聯安中證股債動態、長盛同盛成長優選、華富策略精選等6隻基金份額縮水均在90%以上,德邦優化凈贖回率最高達94%,幾乎被贖回殆盡,份額僅余0.35億份,其他5隻基金中仍有3隻份額不足1億份,僅長盛同盛成長優選、國投瑞銀信息消費兩隻基金份額超1億份,但份額均不足5億份。
這就是現實。通過這樣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的問題是:中國貨幣投機大行其道,而真正的股權投資不斷縮水。這難道不能説明中國金融結構正在急速扭曲?不能説明中國金融越來越遠離實體經濟?(作者係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鈕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