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解決“校園貸”亂象須加強監管

2016-06-21 13:16:27|來源:光明日報|編輯:許煬

  據媒體報道,近日有高利貸團夥通過一些網絡借貸平臺向大學生提供“裸條放款”,即進行借款時,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照替代借條。當發生違約不還款時,放貸人以公開裸照和聯繫借款人父母等手段作要挾逼迫借款人還款。

  以裸照作為借條,挑戰社會道德底線,且涉嫌侵犯隱私權,私自明碼標價打包出賣更是涉嫌傳播淫穢物品,而動輒30%的周利率則明顯屬違規貸款。事情曝光雖然能讓那些處於“裸條借款”噩夢之中的大學生們對自己的處境多了一點心安。但低下的財商、扭曲的慾望、淡薄的風險意識,僅通過這一次教訓,是否能有明顯改觀,則需要打個問號。網友對深陷“裸條借款”的女大學生的吐槽背後,實則有著對高校加強風險教育、提高學生財商的期待。

  但這還遠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憑學生證即可在線辦理”“無擔保、無抵押,當日放款”“拍個裸照立等可取”“新學期,我們全都要新的!”……校園借貸的門檻之低、資質審核程式的形同虛設甚至惡性鼓勵學生貸款,都赤裸裸地暴露在這些廣告海報當中。這還不算借款後各種不透明收費“陷阱”、普遍較高的借款利率和不文明甚至違法的催收手段。如此漏洞百齣的各種校園“xx貸”們何以能夠堂而皇之地在大學校園記憶體在?雖然在今年4月份,教育部就已聯合銀監會印發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依舊沒能阻擋住“裸條借款”的發生,其背後的野蠻生長力量可見一斑。

  面對鋪天蓋地的“校園貸”,監管不能作壁上觀。但加強監管也並不意味著要“一刀切”,將“校園貸”從大學校園中“趕盡殺絕”。畢竟,作為民間金融的“校園網絡版”,校園借貸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部分金融需求,比如創新創業、完成學業、解燃眉之急等,應該説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中心發佈的一項報告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絡貸款幾乎佔一半。2004年到2009年,大學生信用卡是那扇打開“經濟之困”的鑰匙,但隨著2009年大學生信用卡的被叫停,當下的互聯網金融恰好填補了這項需求空白。

  剛性需求驅動下的瘋狂生長和粗放發展,為校園借貸諸多亂象埋下了禍根。對於“校園貸”中的種種亂象,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但“裸條借款”的觸目驚心之下,也沒有理由任其繼續“裸奔”。有序監管,它才能成為名副其實地解開“經濟之困”的鑰匙,而不是潘多拉的盒子。(王丹)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