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為何如此之難?

2016-06-28 09:22:19|來源:中國經濟週刊|編輯:許煬

  中國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之風已經刮了很長時間,但雨卻一直沒有下來。人們不禁要問: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為何如此之難?

  眾所週知,現行的金融監管框架存在著不適應當前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矛盾,貨幣政策體系和金融監管框架必須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目前的金融監管體系漏洞頗多,主要存在著監管空白地帶,大量影子銀行活動或者無人監管,或者由於各自設定標準,諸如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對理財産品的監管要求和力度均不一致,帶來監管套利機會;存在著重復監管和過度監管,無形中增加了金融機構的運作成本,不利於金融業的發展。

  為了消除監管空白和監管套利,雖然國務院于2013年批准成立了由央行牽頭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但仍無法遏制風險事件頻發的局面,尤其是最近一兩年發生的錢荒、股災以及期貨爆炒和債券違約潮等等,頻頻發生的局部金融風險,已經撕開了金融監管的空白和真空地帶,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不僅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而且不能修修補補地改革,必須打破現有金融監管體制進行重構。

  顯然,中國金融監管體制如果不進行徹底改革,必然會引發經濟金融危機,最終受害的是普通老百姓。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已經發生過的風險和還有大量能夠預見的潛在風險。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為何難以推動?據權威人士透露,難點在於來自部門利益的巨大阻礙,形成“都認為需要改革,但都不認為自己要改”和“抽象改革不反對,具體改革不同意”的雙重阻力局面。

  那麼,部門利益是什麼?為何成為改革的最大阻力,説起來無非是“三少”所致。

  首先是少了官位。金融行業已經形成事實上的混業經營,目前分業監管方式無法消除監管真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方向,必定是由分業監管模式向混業監管模式轉變,進而全面整合一行三會,由此可能導致一行三會的部級官位大幅度減少,最起碼也得減少三分之二以上,相關的部級官員面臨著“下野”或再安排的境況。

  其次是少了權力。未來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必定是由好産品型監管向信息開放型監管轉變,將大大減少審批式的市場準入,以增強市場透明度和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並舉。當審批減少之後,相關部門的權力也將被大大削弱,形成輕審批重監管的格局。但這是習慣於手握重權,靠審批來行使權力的部門不願意接受的改革,由此成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阻力。

  再就是少了崗位。一行三會,各自為政,各成體系,五臟俱全,對其進行改革整合,必然要革除目前存在金融監管機構過於重疊的狀況,四套人馬變成一套人馬,職能崗位將大幅減少,從業人員面臨著被重新安置的境況。因此,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對一行三會所有從業人員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産生一些抵觸情緒也難以避免。

  改革,不可避免地觸及利益格局的調整,置身其中的人們産生各種想法,也實屬人之常情,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合理的安排。但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成敗,與百姓的切身利益直接相關,與整個國家的經濟金融安全直接相關,決不能為照顧部門利益而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文顯堂)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