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整頓違規收單 前7月7機構遭罰5100萬

2016-07-27 10:45:14|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央行整頓違規收單 前7月7機構遭罰5100萬

林根/製表 翟超/製圖

  一紙500字的《嚴懲支付結算違規行為,維護銀行卡收單市場秩序》的公告,是銀聯商務針對昨日央行對其罰沒3267萬元的最新官方回應。

  此事源於兩家支付機構——銀聯商務和通聯支付的銀行卡收單業務違規。據證券時報記者粗略統計,今年以來央行以商戶違規套碼、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未報送大額交易報告、賬戶未落實實名制等違規收單行為,累計對7家機構處以罰沒逾5100萬元。

  銀聯商務首次被罰

  日前,央行官網公佈,銀聯商務和通聯支付均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法律制度規定,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合計近4680萬元。

  其中,銀聯商務佔大頭,被央行沒收違法所得613.43萬元,並處罰2653.7萬元,其總公司及5家分公司相關責任人給予警告並處5萬元罰款;通聯支付被沒收違法所得303.38萬元,並處以罰款1110.13萬元,總公司及4家分公司相關責任人給予警告並處5萬元罰款。

  這是銀聯商務首次因收單業務違規而被實質性處以財務處罰。此前2014年,銀聯商務曾因涉嫌預授權套現而被通報批評。而這次銀聯商務的被罰,是今年支付機構受罰金額最大的一次。對此,銀聯商務最新回應稱,堅決支持此次處罰,“將痛定思痛,吸取教訓,帶頭嚴格執行監管機構的各項監管要求,時刻堅守依法合規經營底線”。

  事實上,今年3月央行檢查組便對支付企業開展了系列專項執法檢查,昨日的公告只是宣佈了一個結果。而銀聯商務也在央行的現場檢查結束後,便成立了專項整改小組。“目前,絕大部分突出問題已整改完畢。”銀聯商務相關人士表示。

  此外,銀聯商務已經對轄內開展的所有業務啟動了全面的自查自糾。

  機構錯在哪?

  央行對於收單市場的整頓力度很大,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央行累計對7家機構處以罰沒逾5100萬。

  在3月份,被罰主角之一的通聯支付就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或者為客戶開立匿名、假名賬戶,被處以總計95萬元的罰款。

  同月,信息科技公司上海華勢因未按規定建立有關制度辦法或風險管理措施等違規行為被給予警告並處15萬元罰款。

  仍舊是同月,中信銀行上海分行違反關於銀行卡收單業務外包、銀行卡收單業務交易處理與資金結算、特約商戶實名制等相關規定,被央行處以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146.3萬元,罰款146.3萬元。

  5月,快錢支付、上海德頤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被分別處以3萬元罰款;同月,上海匯付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違反反洗錢規定,罰款35萬元。

  總計逾5100萬的罰沒金額背後,收單亂象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為商戶套碼,即收單機構未按規定設置刷卡手續費、未按規定設置收單銀行結算賬戶等違規行為。

  二是虛假商戶入網,未落實特約商戶實名制、違規開放交易介面與通道、資金二次清算(沒有獲得央行支付業務許可的單位或個人,在持牌收單機構的支持下實際從事支付業務的一種模式)。這樣會衍生收單外包業務層層轉包的風險。

  三是備付金違規劃轉,通過非客戶備付金賬戶存放並劃轉備付金。(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見習記者 羅曉霞)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