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普惠金融要防止“金融排斥”
日前,央行副行長易綱在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發言時指出,發展普惠金融需防止“金融排斥”問題。
易綱表示,發展普惠金融需要思考四個問題。首先是商業可持續性問題,普惠金融不是慈善金融、救濟金融,也有異於政策性金融,不能過度依賴財政補貼和行政命令,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力量,尋求商業可持續的模式。其次要關注“數字鴻溝”問題。數字技術的發展提升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但也會拉大缺乏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弱勢群體與主流社會的差距。第三是促進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的普惠金融發展問題。第四是銀行為回避反洗錢、反恐融資風險而關閉網點帶來的金融排斥問題。
所謂金融排斥,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為避免出現信譽風險,對各種可能損害其信譽的違法違規行為十分警惕,傾向於採用更為保守的經營策略,如縮減規模、去杠桿、精簡業務等,以減少風險和保障收益。
金融機構“去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會給部分地區和人口帶來金融排斥,這部分人群通常也是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去風險”減少了他們獲得金融服務的途徑,迫使部分人群選擇非正規的金融渠道,甚至風險較高的地下黑市。在易綱看來,發展普惠金融要尋求商業可持續模式,同時也需要考慮“去風險”、“去銀行”導致的金融排斥問題。他指出,近幾年,一些大型跨國銀行關閉非洲等地區發展中國家的網點,對當地普惠金融造成不利影響,主要誘因是反洗錢、反恐融資趨嚴,處罰加重。他認為,在中國,近幾年可能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傳統銀行物理網點的發展遇到瓶頸,甚至會萎縮、撤並。如何平衡考慮金融機構的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需要研究。(記者 崔啟斌 劉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