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小微企業 拉卡拉為普惠金融服務“打樣”
舉世矚目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杭州舉行,“數字普惠金融”成為本次會議的大熱議題。自2016年1月15日,國務院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普惠金融”成為我國的國家戰略。數字技術推動下的金融創新,讓“高大上”的金融服務走上“普惠”之路,為社會經濟特別是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中小微企業等長尾領域注入新的活力。在國內,螞蟻金服、拉卡拉等一批新型金融服務企業早已開始“普惠金融”的嘗試,並已經在服務中小微企業等領域摸索出較為成熟的模式。
中小微企業,是盤活實體經濟的重中之重
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立身之本。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侯雲春表示,發展中小企業就是發展實體經濟,因為大部分的有效供給,都是中小企業提供的,中小企業既是擴大就業的主體,又是擴大內需的主要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秦志輝則表示,在以粗放式重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向以高精尖和創新為主的新型經濟模式轉型過程中,“中小微企業是創業創新的主體”。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在中國,中小企業佔全部註冊企業數的95%以上,創造了我國80%以上的社會就業,60%的GDP,50%的稅收,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痛點”
據世界銀行測算,大、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成本為1:1.4:1.6,可見,越小的企業,融資成本越高、難度越大。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趙宇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的缺失以及服務中小企業金融體系存在缺陷等原因,導致‘融資難、融資貴’始終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7000多萬,據廣發銀行調研數據顯示,平均每家小微企業的資金缺口約為70.5萬元。如果把尚未註冊的小微商戶計算在內,數量更多。解決傳統金融服務的“痛點”,滿足廣大中小微企業迫切的金融需求,已經成為普惠金融服務領域亟需突破的重點。為中小微企業創造適宜的金融環境、市場土壤和政策支撐,將使其對民生、經濟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凸顯,並有助於盤活整個實體經濟。
拉卡拉,以新型金融模式解決中小微企業發展難題
此次G20峰會,特別制訂了《G20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劃落實框架》,並提出優先改革措施包括:改善中小企業徵信體系;鼓勵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接受動産作為抵押物貸款給中小企業等,以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能力。
作為新型金融服務集團、中國普惠金融最早的踐行企業之一,拉卡拉在2005年成立之初,就開始逐步通過提供收單機具、金融服務、經營管理、行業應用等綜合服務,幫助中小微企業在數據、平臺、風控和受理端保證競爭優勢,並在長期的實踐中摸索形成“徵信+大數據+雲平臺+風控系統+産品+服務”完整輸出的模式,低成本、高效率地解決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經營等發展難題。
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馬韜表示,“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具有較高的門檻”,普惠金融的服務群體具有分散性和特殊性,提供的金融服務強調機會平等與商業可持續,這些都要求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企業,在合規、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上,能夠高效並相對低成本地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基於此,做普惠金融,大型綜合性非銀機構相較傳統金融機構和垂直類非銀機構顯然更具優勢。拉卡拉相關負責人表示,“交易規模大,邊際成本低;掌握互聯網技術及移動支付等新型金融技術,能高效處理交易;大數據+徵信,提高風控能力,使得在普惠金融服務領域深耕十餘年的拉卡拉,能夠相對低成本、高效率地將服務覆蓋到傳統金融服務一直無暇顧及的中小微地帶,成為傳統金融服務的有效補充。”
當前,市場環境日益複雜多變,在這種新形式下,除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如何幫助中小微企業挖掘、管理客戶資源,如何精準辨識中小微企業的優劣,如何及時做好貸後管理……同樣是普惠金融服務亟待關注的重點。也正是因此,拉卡拉在綜合層面做出的有益嘗試,打造出的新型商業模式,被賦予更加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為普惠金融服務的發展打出了一個可供參考的好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