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大潮已正式退去
8月24日堪稱最嚴網貸新政正式落地,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全面收緊。方案中包括禁止混業經營、借款額度上限等部分條款將對大部分網貸平臺造成致命打擊,為此平臺不得不進行整改、轉型。那麼,後監管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尤其是p2p網貸平臺,該往何處走呢?行業會發生一些什麼樣的變化?
這次網貸監管方案出臺,除了第一天還有點動靜外,市場目前非常平靜,感覺有些奇怪,按照以前媒體也好,從業者也好,基本應該是一片鬧騰,提意見的提意見,抨擊的抨擊,鼓掌的鼓掌,所以感覺挺奇怪的,後來一想估計是塵埃落定,大家再提什麼估計也沒什麼意思了,所以都忙著整改的整改,轉型的轉型去了。
從這個執行辦法來看,我個人感覺很難説好和不好的問題,只能説有這個辦法比沒這個辦法要好,至少讓大家知道往什麼地方去,該怎麼做;能做就做,不能做,早點撤,所以是挺好的,唯一擔心的事情就是代價有點大。
因為我感覺,絕大部分的P2P也好,在線理財也好,其實挺難轉型的,估計大部分可能就慢慢消失了,而且消失的可能代價還挺高。金融是一場很難停下來的遊戲,上去就下不來的遊戲,很多事情,一開始可能就決定了結果,這個角度來看,我個人感覺我們的監管執行意見,不管好還是不好,總歸是來的太晚了。很多代價是不必要的。
我今天談談自己對這個監管意見所帶來的一些行業可能的變化,提一些我個人的看法,權當是給從業者和投資者一些個人的看法吧。
轟轟烈烈的互聯網金融大潮正式退去
第一個看法,我個人感覺監管執行意見基本代表了過去四年多轟轟烈烈的互聯網金融大潮的正式退潮。我去年7月份就説過P2P行業失去投資價值,資本冬天明顯到來,然後就離開中國。
P2P行業失去價值是從兩個邏輯考慮的,第一個邏輯就是行業監管會下重手,原先生存的套利機會被打掉。促使監管從寬鬆鼓勵到嚴格監管的原因就是股災,股災的發生讓監管意識到,金融領域如果不加以約束,勢必衝擊金融體系,而且極大的擴大金融風險。
在沒有互聯網之前,很多金融風險都堆積在小範圍之內,即使發生危機,也不太會引起大規模的問題,但是通過互聯網,一個節點的風險,很容易擴散到很多地方,因為互聯網讓世界萬物互聯,風險也通過互聯網擴散了。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配資,配資本身是生存在江浙地區十多年的一個行業,很平穩的生存著,從來沒有對資本市場造成過大的危機,但是因為互聯網,全國一下涌現出上百家互聯網配資公司,把小範圍的風險一下擴散到更多的範圍裏去,牽涉到了更多的地區和人數,同時由於互聯網的規模化批量化,把本來十幾年也做不到的大規模,一下規模化,風險更是集中爆發。互聯網是雙刃劍的結論就可以看到了,他可以讓好的東西,更快效率的被得以應用,但是也可以讓不好的東西,也廣泛的傳播和使用。
我們很多專家看問題,都只看到好的,看不到不好的一面,無節制的鼓吹好的,故意對不好的視而不見,世界上哪有那麼好的事情,只有好,沒有不好呢?不能清醒客觀的看待一個事物正反兩面的專家,本質都是偽專家。
在股災之後,監管重新審視互聯網金融的態度非常的明顯,從這個角度來看,過去快速做大規模的互聯網金融,我一直説本質是監管套利,傳統金融機構能做的,他都能做;傳統金融機構不能做的,他也能做,正是利用這種套利行為使得規模無限制擴大,一旦監管下手,我感覺好日子就到頭了。
P2P行業失去價值的第二個邏輯,現實情況就是巨頭涌入,小公司的生存困境艱難,屌絲機會喪失。再加上原有的P2P商業模式一直無法有效解答風控命題,所以很容易在規模上行的時候,遇到風險概率提升,使得這個人行業越來越容易出現各種風險事件,此後e租寶為代表的一系列兌付危機的出現,加劇了行業惡化,最終都會迫使監管下手。最終行業集體性衰退就成為定局。
我記得很早前,2012年寫過一篇文章叫《沒有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我感覺互聯網金融作為行業性機會是沒有存在可能的,最終只會有成功的個體,而不代表有成功的行業。現在幾家互聯網金融機構也做的不錯,京東、螞蟻、微眾都還不錯,但是他們都是他們的不錯,都不代表你會有多少機會。
過去三四年,大概有不下200億人民幣投向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我個人感覺基本都是全軍覆沒的結局,跑出來的概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