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即將迎來擴容潮
經過兩年的試點,民營銀行即將迎來擴容潮。
在日前召開的2016年城商行年會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今年民營銀行申請已有14家完成論證,其中3家已批復籌建。據悉批復籌建的三家公司分別是:湖南三湘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和四川希望銀行。而今年1-9月份,民營銀行核名總數達131家。
試點的差異化服務
2014年3月11日,民營銀行試點正式開閘。銀監會宣佈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即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
與傳統銀行定位不同,民營銀行自成立起就走上了差異化之路。“我們永遠不會去碰那20%的高價值客戶群。”網商銀行掌門人俞勝法説。這顯然有別於傳統銀行追逐高凈值客戶群的策略。目前看,民營銀行基本能按照初始設定的特色經營模式持續推進,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業務發展較為穩健,錯位競爭優勢逐漸顯現。
但也有評論認為5家民營銀行的發展“中規中矩,亮點不足”。有媒體報道,除了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具有“互聯網”基因外,金城銀行、民商銀行和華瑞銀行則更接近於傳統銀行,而網商和微眾的線上發展又受制于遠程開戶的限制。
在2016年城商行年會上,銀監會副主席曹宇説,“針對試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各監管部門要及時進行研究和回應,適時總結試點經驗,完善體制機制,為民營銀行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曹宇希望,民營銀行定位不能變、探索不能停。
審慎擴容
監管層對民營銀行牌照的發放充分體現了審慎態度。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尚福林透露,已經有12家民營銀行的設立申請進入論證階段。將按照“成熟一家、設立一家”的原則推進民營銀行設立工作。
試點兩年之後的今年5月18日,第二批民營銀行開閘放行,由瀚華金控、宗申産業集團等作為主發起人發起設立的重慶富民銀行已經獲批籌建,成為中西部首家民營銀行。隨後,四川希望銀行、湖南三湘銀行獲批籌建。
中關村銀行的經歷也表明瞭監管層的審慎。早在2013年8月,中關村銀行便開始籌備申請。不過,由於各發起人未達成共識和方案不成熟,中關村銀行中途“夭折”。
但在今年6月2日,北京銀監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北京銀監局正在有序推進中關村銀行的設立工作,初步確定十余家民間資本企業為意向發起人。這將是北京市第一家民營銀行。
監管層的審慎來自於對風險的把控。在2016年城商行年會上,監管層直指民營銀行“股權不穩定、業務不穩定、管理層不穩定”等一些風險隱患和問題。
為企業搭建一個資金平臺
與監管層的審慎形成對比的是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積極態度。
9月28日晚間,青龍管業發佈公告稱,公司擬設立的“中匯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獲得工商部門的名稱核準。該銀行由青龍管業等10個投資人出資、註冊資本(金)20億元。
9月20日,永輝超市、三棵樹、秦禾集團等多家公司同時發佈公告,宣佈參與成立民營銀行福建華通銀行。福建華通銀行註冊資本擬定為30億元,其中永輝超市出資6.6億元,佔福建華通銀行22%的股份,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陽光控股有限公司和福建華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出資6.3億元和6億元,各佔華通銀行21%和20%的股份,為華通銀行第二大和第三大股東。
除了上述上市公司外,格力電器、杉杉股份、蘇寧雲商、保齡寶、金髮科技、禦銀股份、佳都科技、紅旗連鎖、中天城投、福安藥業、君正集團、興民鋼圈、金一文化等諸多上市公司紛紛涉足民營銀行的籌建。
對於設立華通銀行的目的,永輝超市很有代表性。該公司公告稱,通過整合公司自身優勢及資源,推動金融資本與實業資本融合發展,拓寬公司融資渠道,盤活公司可用資源,豐富業務領域,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
有評論認為,民營銀行的資本金主要來自民間,其對利潤最大化有著更為強烈的追求,民企辦銀行的很重要動機就是希望為企業搭建一個資金平臺,為企業融資提供便利。市場對民營銀行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也抱以極大期待,可以説民營銀行未來大發展將成為市場一片藍海。
上市公司對於發起、參股民營銀行的熱情始於2013年國務院發佈金融“國十條”,“國十條”中明確提出,將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風險自擔的民營銀行等金融機構。
但是隨著近年來相關政策的變化和民營銀行設立門檻的提高,使得這股熱浪出現了一些變數。建研集團、蒙發利、益佰制藥和朗瑪信息等一批上市公司退出了民營銀行的籌建事宜。(龍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