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金融:下一個風口?

2016-11-14 14:04:45|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隨著互聯網的崛起和移動通信網的飛速發展,非計算機設備大規模接入互聯網,物聯網由此應運而生。方興未艾的物聯網信息革命,將為金融服務企業帶來什麼樣的機遇?物聯網技術又將如何改變傳統金融服務?這些疑問正成為熱度不斷上升的話題。

  從移動互聯網到物聯網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它包含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物聯網通過智慧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産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傳統的互聯網,用戶是有意識地與網站發生交互行為之後留下行為信息,而物聯網卻能在用戶尚未意識到的情況下完成信息的蒐集,使物可以在脫離人的狀態下獲得感知或被感知的能力。由此,物理世界與網絡(虛擬)世界被打通,形成了互動反饋。

  伴隨著物聯網的技術逐步深入到産業和消費者領域,將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邏輯。根據業內專家預測,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供應和商業使用的市場規模將可能達到4萬億至11萬億美元的量級。在眾多垂直領域中,諸如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家居所帶來的智慧生産、智慧交通以及智慧生活的雛形正在醞釀,新的商業邏輯將逐步形成。

  從互聯網時代向物聯網時代的過渡,物聯網技術與金融活動的結合,將為商業銀行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物聯網技術對傳統金融産業發展將産生深遠的影響。

  開啟智慧金融新時代

  金融的核心支撐是信用體系,物聯網變革了過去的信用體系,建立了客觀信用體系,可實現資金流、信息流、實體流的三流合一,降低了虛擬經濟的風險,它將為金融機構帶來有“深度”的金融創新機會。

  “物聯網金融絕對不是將物聯網技術疊加到金融之上的簡單概念,而是物聯網與金融深度融合的産物,它能創新金融業態、變革商業模式,開闢全新的業務‘藍海’。”平安銀行貿易金融事業部總裁郭強表示。

  郭強認為,物聯網金融傳承和發展了供應鏈金融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業務理念。物聯網為銀行提供海量、客觀的數字化信息,與互聯網數據、交易數據等形成有益補充並進行交叉驗證,構築全新的“四流合一”,使銀行獲得對企業及供應鏈更加深刻、更加立體的洞察,在提升風控水準的同時,促進信用體系客觀化。

  “作為智慧金融的重要部分,物聯網金融擁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他説。

  在全新的數字化時代,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充分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科技驅動金融創新、共同構建智慧生態圈,也將是大勢所趨。

  “各生態夥伴應通過科技進行數字化升級,所有的物、資産和交易都將成為可傳輸數據,數字化是創新的底層基石;數字化為産業的智慧化、商業模式的變革以及經濟效率的提升提供了無窮的動力,孕育出智慧産業;得益於智慧産業的日趨成熟,生態圈的數據具有更高的價值,基於數據分析、認知計算、機器學習而培養出的人工智能將可以適用於不同的服務領域,並通過系統中配置的管理功能,將服務精準遞送到客戶手中,實現真正的智慧金融與智慧産業的結合。”郭強解釋説。

  試水物聯網金融

  從傳統金融到供應鏈金融,再到物聯網金融,銀行商業模式經歷了從單點金融到産業鏈金融,再到智慧金融的變遷,其金融服務也在向立體化、綜合化和智慧化轉型升級。

  在國內,平安銀行最早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存貨動産融資業務中,借助物聯網傳感設備與技術方案對存貨等動産進行智慧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從而賦予動産以不動産的屬性。以汽車物聯網金融為突破口,平安銀行隨後將應用場景拓展至鋼鐵、有色等大宗商品行業。隨著新業務探索和新技術方案研發的不斷推進,目前應用場景已覆蓋至能源、礦産品、農産品、液態化工、建材等眾多行業。

  如在與港口合作中,平安銀行與港口實施“平臺+平臺”戰略,獲取來自港口底層生産作業系統的第一手數據,大大提升了各方的業務效率和風控水準;對於銀行以往難以介入的液態化工亦是如此。銀行借助物聯網感測器可獲取儲罐裏的實時物理狀態數據,並對外部環境因子進行監測,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可更加有效、充分地服務實體經濟。

  據平安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該行已完成物聯網倉庫的全國性佈局,與上百家大型倉庫和物流園區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覆蓋國內大宗商品主要樞紐。同時,平安銀行聚焦港口經濟,打造港口物聯網金融合作新範式,已與10多家大型港口開展礦産、糧食等大宗散貨合作。

  事實上,在移動金融、動産監管、追溯體系等物聯網金融方面,包括平安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銀行均已積極展開實踐。業內專家表示,隨著銀行內部組織架構、業務管理體系、風險政策、線上操作平臺等不斷完善,物聯網金融業務將逐步落地。(記者 周萃)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