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的小算盤:剝離京東金融不只為“血統純正”

2016-11-16 14:41:12|來源:一財網|編輯:許煬

  一直希望向外拓展邊界的京東金融終於真正地“走出京東”。

  京東集團在第三季度財報中宣佈:“京東集團董事會已于11月15日批准並授權公司尋求重組負責運營京東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京東金融。”根據目前初步計劃,京東集團將出讓其持有的所有京東金融的股份。

  今年1月,京東金融宣佈完成總規模66.5億元人民幣的融資,估值466.5億元。時隔數月,對於最新的估值情況,京東集團方面並沒有給出回應,僅表示“京東集團將從參與交易的投資人獲得市場公允價值的現金對價”。

  對於此次重組京東金融的原因,京東集團方面稱,主要目的是將京東金融轉型為只有中國投資者作為股東的企業,以便在中國開展某些需要政府許可的金融服務業務,並更好地利用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

  三大動因剝離金融板塊

  拆解京東集團給出的原因,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1. 關於身份。京東是註冊在開曼群島的公司,所以京東對京東金融控股意味著京東金融不是一家中資企業。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京東金融在經營和股權上宣告獨立,但這並不意味著京東要丟掉控制權。

  據了解,本輪京東出售京東金融的股份中,劉強東仍會以其個人名義購買,保障其經濟利益與此前保持基本一致。並將通過個人持股以及通過協議獲取員工和其他投資人的投票權方式,預計將獲得京東金融的多數投票權。

  一位接近京東管理層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不失去控制權的情況下,引入一些中資股東,尤其一些國字頭資本,除了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更重要的是獲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便利。短期內出於發展業務的考量,長期來看也是為上市鋪路。

  2. 關於業務。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正面臨一場大的整頓與洗牌,儘管沒有明確採用“牌照式”監管,但從已發佈的監管細則和監管思路來看,不少互金業務都面臨一定的隱性門檻和相應的資質要求。

  因此,不管是從業務規範角度出發,還是出於防守型戰略的考量,盡可能地獲取各種金融牌照已經成為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當務之急。

  據業內人士介紹,常見的金融牌照可分為大牌照和小牌照,大牌照如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小牌照如消費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小貸公司、保理公司、基金代銷、保險經紀等。

  目前,京東金融已拿下支付、小貸、保理、基金銷售、保險經紀等多個資質,也在西安入股了一家金交所,但含金量更高的大牌照卻“顆粒無收”。未來,如果京東金融想要繼續擴大業務邊界,這一步必然要跨越。

  對比同為電商係背景的螞蟻金服,其版圖中既有首批試點的個人徵信機構——芝麻信用、第一批民營銀行——網商銀行,也有參股的國泰産險,和其母公司阿裡巴巴參股的眾安保險,以及首批三家相互保險公司——信美人壽等。

  3. 關於融資。“利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可以從兩方面解讀,一是股權層面,作為脫胎于中國市場的“特殊物種”,不少國內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模式在國外難以找到類似的案例,再加上各國的監管環境和金融環境差異較大。所以,不管是眼下即將進行的這一輪融資,還是未來上市,在海外市場難免會遇到“看不懂”的質疑。這一點從宜人貸在美國一波三折的上市路上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何況京東金融的業務和模式更為複雜。

  相比之下,國內的資本和國內的市場更容易接受、認可京東金融,並給出更高的估值定價。並且,放在京東集團內,京東金融未來也會有估值瓶頸,而剝離可以增大估值空間。

  二是業務層面,眾所週知,對於金融業務而言,資金成本至關重要。眼下京東金融的兩大資産端業務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主要是依靠ABS(資産證券化)的方式融資。

  儘管其資金成本已經是市場化融資中的最低水準,但依然沒有持牌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的融資成本低。再加上,最近互聯網金融ABS還有被暫停的風險,這一資金來源渠道並不穩定。

  尤其未來,隨著京東金融業務規模的擴大,獲得持續、穩定且低成本的資金就變得愈發重要。

  京東金融的挑戰

  這是臺面上的原因,再來看看硬幣的另一面。

  京東金融尚未實現盈利,對於一家急於優化財報數據的上市公司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根據京東集團的三季報,2016年前三季度,京東金融貸款發放及投資活動凈現金流出250億元,融資活動凈現金流入302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貸款投放(包括京保貝、京小貸、白條)凈現金流出1.7699億元。

  財報顯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京東金融消費貸款、商業貸款和供應鏈貸款餘額分別為197億元,5億元和101億元。2016年三季度,京東金融、O2O、技術研發及海外業務的nonGAAP虧損合計約3億元。

  某互聯網企業高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O2O、京東金融的虧損曾直接造成了京東一季度出問題,現在已經剝離了O2O,未來繼續剝離金融板塊以使得上市公司盈利是大方向。而此次交易完成後,京東金融的財務數據就將不再納入京東集團的合併財務報表。

  “除了財務上的考量,京東金融和商城的風險也要隔離。畢竟是金融業務,不管是業務本身帶來的風險,還是政策收緊帶來的風險,如果産生對上市公司影響較大。”該人士稱。

  當然,京東也並不會錯過金融業務帶來的價值增長。

  京東集團方面稱,“將通過與京東金融簽署一系列關於股份出售、經營業務許可以及合作協議等,由此獲得在京東金融未來實現累計稅前盈利後,獲得京東金融稅前利潤40%的服務收入。”

  不過,從目前來看,京東金融在業務上還面臨不少的挑戰,何時能實現盈利還尚未可知。

  獨立於2013年10月的京東金融,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建立起七大業務板塊,分別是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眾籌、財富管理、支付、保險以及證券。另外,今年京東金融還涉足了包括ABS雲、大數據等一些新業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佈局全面,但有起色的業務卻並不多。目前,京東金融發展較快的幾大板塊主要是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財富管理。而眾籌方面,雖然京東起步較早,但受監管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大幅放緩,難以在短期內有所突破。

  而今年以來,不管是業務層面主打的消費金融,還是戰略層面主推的技術輸出,京東金融都還處於“投入期”。

  僅2016年一年,京東金融就投資了專注于二手車金融市場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美利金融、藍領分期品牌買單俠、租房分期平臺會分期。而在此前,原來的校園分期平臺分期樂,也就是如今的樂信集團,也獲得了京東金融的戰略投資。

  此外,試圖轉型金融科技公司、輸出技術的京東金融也在這一兩年加大了對技術領域的投入。其中包括入股美國大數據分析公司Zest Finance,並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推出中國消費者信用數據系統等。

  除了自身定位與發展上的挑戰,京東金融還面臨著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包括螞蟻金服、陸金所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巨頭,360金融、百度金融等在內的流量“大戶”,以及蘇寧金融、萬達金融等脫胎于傳統産業的互金新貴……在業務佈局和發展思路上與京東金融都多有重合。

  完成了這場“獨立”的“成人禮”,京東金融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洪偌馨)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