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要做互聯網支付第三極:不做另一個支付寶

2016-12-01 09:23:58|來源:澎湃新聞網|編輯:許煬

  正當阿裏京東等電商紛紛佈局金融業務時,全牌照金融巨頭平安集團開始發力做電商。

  近日,平安壹錢包總經理諸寅嘉和常務副總經理常琳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諸寅嘉表示,平安壹錢包與積分平臺萬里通合併後,已經形成集消費、積分、商圈和用戶金融理財一體的新平臺,在這個商業閉環中,還將引入高端商戶和金融商戶,完善線上商圈。

  互聯網支付“第三極”

  在加盟平安壹錢包前身——平安付之前,諸寅嘉曾經的2個標簽,是支付寶無線事業部總經理和淘寶産品部負責人。在阿裡巴巴就職7年,他曾帶領團隊研發出了當下流行的條碼支付。

  從支付産業來看,諸寅嘉表示目前平安壹錢包和支付寶、微信的體量差別在逐漸縮小,“一些市場數據顯示,支付寶在全行業業務量佔比50%,微信40%,但目前相關數據報告只統計了壹錢包APP上部分的交易規模,事實上加上我們的外部支付服務,壹錢包1年的支付業務體量已經接近3萬億元,根據平安財報公佈的前三季度壹錢包交易量已經超過2萬億元,而支付寶在5萬億元左右,我們和支付寶、微信的量級差別已經很小了。”

  對於平安集團的這一數據,澎湃新聞諮詢了2位資深市場人士,他們表示撇開銀行看互聯網支付業務量,支付寶、微信支付(包括財付通)是“前兩極”,擁有90%的市場份額,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加總在一起佔10%,具體誰排名靠前還得看各自細分領域。但如果平安壹錢包的總體業務量達到3萬億元,應該能應該能排在這些公司前列。

  “平安要做支付縱深”

  諸寅嘉並不認為平安壹錢包要做另一個支付寶。諸寅嘉指出,平安壹錢包要做的是支付縱深,這也是平安作為綜合金融集團相較于支付寶的優勢。用他的話説,壹錢包“從場景看是消費服務公司,從金融提供方講是金融服務公司,所以這個定位很清楚,我們連接金融和用戶的場景。”他認為支付公司未來挑戰的是零售銀行,而不是給零售銀行“打工”。

  他舉出一個金融場景創新的例子是“續期寶”。平安壹錢包根據平安壽險用戶的續保情況,為用戶匹配合適的理財産品併發送短信邀約,用戶授權後,提前一定的時間將資金交壹錢包理財,到期為用戶繳納足額的保費。由於其中包含一定的年化優惠,相當於為用戶定制了理財方案,因此降低了用戶的保費。目前“續期寶”已經做了一年多,目前交易量突破150億元,接近200億元。

  但阿裏和騰訊如果也加強互聯網理財,不也會對平安壹錢包的金融服務構成威脅嗎?諸寅嘉表示:“我們各有場景,平安金融能力和資源是很強大的,還不到見分曉的時候。網商銀行做了三年,微眾銀行也成立快兩年,都比壹錢包早,也都是千億的量,壹錢包(APP端)也是千億的量。”

  “線上商圈不對標天貓”

  自從今年9月平安壹錢包與積分平臺萬里通兩大APP合併成“平安壹錢包”後,一個支付閉環下的積分商圈漸漸浮出水面。作為壹錢包金融支付之外的第二塊業務,常琳並不認為壹錢包的線上商圈對標的是天貓,“我們不與天貓競爭,但是它有不少商戶願意進駐,我們打算以更優惠的積分+現金的方式去賣一些有品質的商品。”

  “有品質”三個字被常琳在採訪中頻頻提到,她認為壹錢包的優勢在於有大量持分用戶,其中不少還是平安的金融客戶,以及合作航空公司、三大電信公司積分用戶,“我們找來高品質合作商戶和業務來服務壹錢包的高品質用戶。”

  而諸寅嘉也不認為線上商圈跟京東的模式相似,因為京東自營屬於自己進貨自己賣,而平安的線上商圈是商鋪入駐,包括一些金融業務的零售,比如信用卡、車險、壽險,“這個業務線可能交易量看不到很大,不像支付交易那麼大,動不動幾萬億。”

  從做線上商圈的經驗來看,相較于京東、阿裏這些電商巨頭,平安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但是相較于電商,全牌照金融巨頭平安集團又天然具有金融場景打通的優勢,未來能否後發制人很難預料。

  就平安壹錢包的牌照情況來説,平安集團早在2013年就低調收購了深圳市明華智慧技術有限公司,控股旗下子公司壹卡會,從而曲線獲取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但平安集團似乎並不滿足於壹卡會的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業務,同年,擁有行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等業務資格的上海捷銀也被平安攬入懷中。澎湃新聞從支付行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現在一家不帶業務和用戶的“純牌照殼資源”公司,收購價至少在5億元左右。(澎湃新聞記者 周炎炎)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