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卡"圈"鉅額資金 "水果營行"狂擴張暴監管漏洞

2016-01-06 14:23:53|來源:新華社|編輯:曲金娜

  遍佈全國20余座城市的“水果營行”連鎖店半個月時間數百家店面陸續關停,消費者的鉅額預付款面臨“一夜消失”的風險。

  近年來,在美容美發、娛樂健身、餐飲服務等行業,預付卡商家卷款潛逃現象多有發生。記者在廣西、江西等地調查發現,“水果營行”在短期內用高額返還等方式,吸引了眾多消費者辦預付卡。“水果營行”事件暴露出商務部門對預付卡的監管漏洞,讓非法集資行騙等有機可乘。

  “水果營行”數百家門店突然關停

  去年12月3日,廣西柳州、南寧的近30家“水果營行”連鎖門店集中關停,成為“水果營行”停業風波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13日起,廣州、南昌、杭州等地的連鎖門店紛紛停業;16日,長沙、廈門等地的連鎖門店也突然停業……僅半個月時間,聲稱“3年內開1萬家實體店”的“水果營行”,數百家連鎖門店就陸續關停。

  記者採訪得知,“水果營行”高額返還的辦卡優惠吸引了大量會員。南寧市商務局市場秩序科副科長池李歡介紹,根據“水果營行”廣西負責人的反映,僅南寧、柳州兩地就有超過5000名會員,未消費的預付款有600多萬元。南昌市9家“水果營行”店面負責人劉某告訴記者,在不到半年時間裏,連鎖門店就發展了3000名會員。

  會員預付款面臨“一夜消失”的風險令維權熱線應接不暇。南昌市消保局局長周國群介紹,現在南昌12315求助熱線成了“水果營行”的專線,幾天內就接到600余名消費者投訴。

  “水果營行”以“高額返還”忽悠消費者

  “水果營行”自去年10月份在南寧開設門店以來,這家宣稱要打造生鮮界“阿裡巴巴”的O2O電商企業,以燎原之勢席捲全國。其官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在全國20余個城市開設了300余家實體店。

  “水果營行”自開業以來以充值返還、買果打折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辦理高額會員預付卡,吸納消費者現金,如充值1000元送1000元、充值5000元送5000元。

  “辦卡本來就送了幾千元錢,每月還有3天會員日,會員日買水果還能打6折。”南寧顧客邵先生説,“這個價格實在太誘惑人了。”在南昌,有顧客告訴記者,一次辦了5張卡,金額上萬元。

  有專家認為,“水果營行”不顧經營成本以發展會員為主,圈錢嫌疑大。柳州一家店面的股東告訴記者,他和其他幾個股東一起出資80萬元于去年6月開設了一家“水果營行”,當月就辦出了350多張卡,金額達70多萬元。他説,按照協議,公司按照會員辦卡金額的10%給予股東分紅,股東只負責入股和分紅,店面經營則由公司另請職業經理人進行。

  南昌市9家“水果營行”門店負責人劉某告訴記者,在管理運營過程中,就感覺與傳統經銷水果模式不同,公司發展會員的目的明顯,這種優惠過大的行銷手段是不營利的。而廣西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部主任譚國校認為,“水果營行”的商業模式涉嫌欺詐。

  需為預付卡監管設“卡”

  “水果營行”事件暴露出商務部門的監管不力,是近年來預付卡監管疲軟情況下出現的典型案例。按照商務部2012年發佈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一定規模的企業發行預付卡需在發行後30日內到商務部門備案,並按預收資金的一定比例向商業銀行存入存管資金,以對企業違規時形成約束。但是“水果營行”深圳總部及各地分公司並沒有到當地商務部門進行備案。

  專家認為,預付卡消費模式在各地已十分普遍,但市場主體發預付卡無準入門檻,相關法規缺乏強制力,“備不備案基本靠自願自律”,事後監管又普遍疲軟。這給市場主體通過濫發預付卡大肆圈錢、非法集資、惡意詐騙等提供可乘之機。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有關部門估算,2014年國內預付卡銷售規模為9068.8億元,一半以上經人民銀行批准或商務部門備案,但仍有大量發卡行為未納入監管。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邱寶昌提出,首先要制定和實施預付卡發行審核制度。由商務部門負責發卡主體的資格審核,將發卡主體的短期償債能力、商業履約情況、社會信用水準等要素納入審核範疇。比如,一定年限內經營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有一定信譽度的經營主體,才具備發放資格,同時將名單公布於眾。其次加強預付卡資金監管,發卡主體預收的資金要委託指定銀行進行管理,避免陷入“非法集資”陷阱。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