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租寶非法集資案真相調查:一年半非法吸收500億
原標題:“e租寶”非法集資案真相調查
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一年半內非法吸收資金500多億元,受害投資人遍佈全國31個省市區……1月14日,備受關注的“e租寶”平臺的21名涉案人員被北京檢察機關批准逮捕。其中,“e租寶”平臺實際控制人、鈺誠集團董事會執行局主席丁寧,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持有槍支罪及其他犯罪。此外,與此案相關的一批犯罪嫌疑人也被各地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這個曾風靡全國的網絡平臺真相究竟如何?鈺誠集團一眾高管頭頂種種“光環”之下隱藏著怎樣的黑幕?“新華視點”記者日前經有關部門批准,對辦案民警、主要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企業進行了深入採訪,還原了鈺誠集團及其關聯公司(以下簡稱“鈺誠係”)利用“e租寶”非法集資的犯罪軌跡。
打著“網絡金融”旗號非法集資500多億
“e租寶”是“鈺誠係”下屬的金易融(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網絡平臺。2014年2月,鈺誠集團收購了這家公司,並對其運營的網絡平臺進行改造。2014年7月,鈺誠集團將改造後的平臺命名為“e租寶”,打著“網絡金融”的旗號上線運營。
辦案民警介紹,2015年底,多地公安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發現“e租寶”經營存在異常,隨即展開調查。
公安機關發現,至2015年12月5日,“鈺誠係”可支配流動資金持續緊張,資金鏈隨時面臨斷裂危險;同時,鈺誠集團已開始轉移資金、銷毀證據,數名高管有潛逃跡象。為了避免投資人蒙受更大損失,2015年12月8日,公安部指揮各地公安機關統一行動,對丁寧等“鈺誠係”主要高管實施抓捕。
辦案民警表示,此案案情複雜,偵查難度極大。“鈺誠係”的分支機構遍佈全國,涉及投資人眾多,且公司財務管理混亂,經營交易數據量龐大,僅需要清查的存儲公司相關數據的伺服器就有200余臺。為了毀滅證據,犯罪嫌疑人將1200余冊證據材料裝入80余個編織袋,埋藏在安徽省合肥市郊外某處6米深的地下,專案組動用兩台挖掘機,歷時20余個小時才將其挖出。
警方初步查明,“鈺誠係”的頂端是在境外註冊的鈺誠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有北京、上海、蚌埠等八大運營中心,並下設融資項目、“e租寶”線上銷售、“e租寶”線下銷售等八大業務板塊,其中大部分板塊都圍繞著“e租寶”的運行而設置。
辦案民警表示,從2014年7月“e租寶”上線至2015年12月被查封,“鈺誠係”相關犯罪嫌疑人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持續採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累計交易發生額達700多億元。警方初步查明,“e租寶”實際吸收資金500余億元,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
假項目、假三方、假擔保:三步障眼法製造騙局
“‘e租寶’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龐氏騙局。”在看守所,昔日的鈺誠國際控股集團總裁張敏説,對於“e租寶”佔用投資人的資金的事,公司高管都很清楚,她現在對此非常懺悔。
“e租寶”對外宣稱,其經營模式是由集團下屬的融資租賃公司與項目公司簽訂協議,然後在“e租寶”平臺上以債權轉讓的形式發標融資;融到資金後,項目公司向租賃公司支付租金,租賃公司則向投資人支付收益和本金。
辦案民警介紹,在正常情況下,融資租賃公司賺取項目利差,而平臺賺取仲介費;然而,“e租寶”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空手套白狼”的騙局,其所謂的融資租賃項目根本名不副實。
“我們虛構融資項目,把錢轉給承租人,並給承租人好處費,再把資金轉入我們公司的關聯公司,以達到事實挪用的目的。”丁寧説,他們前後為此花了8億多元向項目公司和中間人買資料。
採訪中,“鈺誠係”多位高管都向記者證實了自己公司用收買企業或者註冊空殼公司等方式在“e租寶”平臺上虛構項目的事實。
“據我所知,‘e租寶’上95%的項目都是假的。”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風險控制部總監雍磊稱,丁寧指使專人,用融資金額的1.5%-2%向企業買來信息,他所在的部門就負責把這些企業信息填入準備好的合同裏,製成虛假的項目在“e租寶”平臺上線。為了讓投資人增強投資信心,他們還採用了更改企業註冊金等方式包裝項目。
辦案民警介紹,在目前警方已查證的207家承租公司中,只有1家與鈺誠租賃發生了真實的業務。
有部分涉案企業甚至直到案發都被蒙在鼓裏。安徽省蚌埠市某企業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公司曾通過鈺誠集團旗下的擔保公司向銀行貸過款,對方因此掌握了公司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資料;但直到2015年底他的企業銀行賬戶被凍結後,他才從公安機關處得知自己的公司被“e租寶”冒名挂到網上融資。“他們的做法太惡劣了,我希望公安機關嚴懲這種行為,還我們一個清白。”王先生氣憤地説。
根據人民銀行等部門出臺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絡平臺只進行信息仲介服務,不能自設資金池,不提供信用擔保。據警方調查,“e租寶”將吸收來的資金以“借道”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形式進入自設的資金池,相當於把資金從“左口袋”放到了“右口袋”。
不僅如此,鈺誠集團還直接控制了3家擔保公司和一家保理公司,為“e租寶”的項目擔保。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李愛君表示,如果平臺引入有關聯關係的擔保機構,將給債權人帶來極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