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由虛入實還先需做好金融安全

2016-04-01 10:28:13|來源:經濟日報|編輯:許煬

  (原標題:數字貨幣,由虛入實還有多遠)

數字貨幣,由虛入實還有多遠

圖片來自經濟日報

  技術的進步、更低的成本和更強的控制力,使得各國央行難以抵抗數字貨幣的魅力。但真正要完成從現實到虛擬的轉化,數字貨幣還需要做好金融安全的準備

  數字貨幣遠不只是貨幣數字化那麼簡單,其必將對傳統貨幣體系中的貨幣發行、貨幣政策、清算體系、金融體系等産生深遠的影響,甚至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個新貨幣體系。未來,我們期待數字貨幣面世,同時更需要關注的是,從傳統貨幣到數字貨幣,從傳統金融到數字金融,“虛擬與現實”之間的轉換究竟將如何實現?

  英國電視劇《黑鏡》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未來,實物貨幣已經不復存在,人們每天靠騎自行車發電來賺取里程數,而被記錄在系統中的里程數就像貨幣一樣,可以在未來世界流通,用來購買食品、觀看付費電視節目,等等。

  這一科幻故事為我們展示了貨幣的一種可能——里程數,看似荒誕,然而這並非毫無可能。雖然目前我們尚無法得知未來貨幣的準確模樣,但數字貨幣將取代實物貨幣已經成為全球很多專家學者的共識。

  與比特幣大不同

  今年1月20日,一則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卻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注意: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根據會議內容,央行正積極準備爭取早日推出數字貨幣。

  而在此前,人們對數字貨幣的認識,還停留在像比特幣一樣的虛擬貨幣。那麼,央行所説的數字貨幣究竟是什麼?

  在一些專家看來,現存的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國央行公開發行數字貨幣。而人們看到的所謂“數字貨幣”,都是沒有國家信用背書、民間的虛擬貨幣。

  更有人將目前常見的所謂數字貨幣劃分為兩類:一種是像比特幣,由民間應用區塊鏈(Block chain)等技術研發和推出的網絡數字貨幣,其數量有限,約2100萬個,且其開放源碼,每一個比特幣的産生都是透明不受操控的;另一類更接近於虛擬貨幣騙局——其數量不恒定,貨幣産生的多寡和速度均受到人為控制,且其源碼不開放,可以被無限增發。

  相比之下,2009年初出現的比特幣雖然能在一定範圍內使用,但距離可自由流通和兌換的貨幣還有相當的距離,其問世以來也備受質疑,並沒有得到全球貨幣當局的認可。而中國人民銀行所説的數字貨幣,指的是貨幣當局面向全國公開發行的、可以自由流通使用的國家數字貨幣。

  對於數字貨幣,央行行長周小川曾給出這樣的解釋:目前,現鈔的發行和回籠是基於現行“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機構”的二元體系來完成的。數字貨幣的發行與運行仍然應基於該二元體系完成,但貨幣的運送和保管發生了變化:運送方式從物理運送變成了電子傳送;保存方式從央行的發行庫和銀行機構的業務庫變成了儲存數字貨幣的雲計算空間。最終,數字貨幣發行和回籠的安全程度、效率會極大提高。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