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步入常態化發展期互聯網係新兵擴容
日前,銀監會正式出臺《關於民營銀行監管的指導意見》,針對民營銀行關聯交易管理、股權管理、股東監管等重點領域提出監管要求,標誌著全國民營銀行的建設,已經從試點階段步入常態化發展階段。
資本對獲取民營銀行牌照的熱情不止,而民營銀行的批復也在加速落地。截至目前,民營銀行獲批籌建總數達17家,其中具有互聯網背景的民營銀行從2家擴充到8家。作為銀行界的新生力量,這些以“市場補充者”為定位的互聯網銀行將如何有效創新金融服務體系,頗受市場關注。
互聯網背景
民營銀行擴容
新出臺的《關於民營銀行監管的指導意見》,提出民營銀行應明確差異化發展戰略、堅持特色經營。事實上民營銀行一直被冠以傳統金融體系“補充者”之名,通過尋找市場痛點,發展特色的商業模式來提高金融效率。
純互聯網模式因為在IT系統建設、新技術應用、擴展互聯網金融方面較傳統銀行更具優勢,一直備受矚目。目前,這一陣營正在擴容。
在獲批的民營銀行中,具有互聯網背景的民營銀行已有8家之多。如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騰訊,浙江網商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螞蟻金服,江蘇蘇寧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蘇寧雲商等。這些銀行界的“新生力量”攜互聯網基因進入金融領域,為下一站的金融服務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現有的互聯網銀行在服務效率及成本方面已經形成了差異化優勢。以微眾銀行為例,在個人信貸審批時間上,微眾銀行只需2.4秒,資金到賬以秒計算;在單個賬戶IT運營維護成本上,微眾銀行較傳統模式降低90%;在提供金融服務時效性上,微眾銀行則可做到7*24小時常在。
日漸豐富的産品線
微眾銀行于2015年5月推出國內首款全程實現互聯網線上運營的信貸産品“微粒貸”。而微粒貸很好地闡述了“普惠”與“便捷”的內涵:為用戶提供最低500元,最高30萬元的貸款服務,可滿足客戶在日常生活中的個人消費或臨時資金週轉;實現7*24小時服務,貸款申請無抵押無擔保,整個操作流程在微信或手機QQ上即可完成,支持隨借隨還。
2016年9月,微眾銀行積極響應銀行賬戶分類管理新規,推出了“微眾有折”服務,:它以專用於消費的Ⅱ類銀行電子賬戶為基礎,創新了銀行電子賬戶的使用體驗,實現了銀行賬戶使用的遠程化、移動化、場景化。客戶無需額外下載,可在線快速開通;將二維碼便捷支付與消費場景優惠深度整合,讓客戶可以便捷、一步到位地享受商戶優惠。由此,功能有限的Ⅱ類賬戶通過聯動線上線下,為用戶帶來全新的消費體驗。
在近日,隨著小程式的上線,微眾銀行還搶先開發了微眾銀行小程式,將其APP上的經典功能接入到微信中,創新了以往的銀行存款體驗,讓用戶在微信中也能完成存款。
科技創新構建硬實力
互聯網銀行不斷地加入科技創新,究其根本是為了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以提供更多低門檻、易得到的普惠金融服務,從而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
以微眾銀行為例,從成立之初微眾就以“科技創新”為戰略定位之一,在科技領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主要體現在科技人員規模佔比、科技研發投入以及在新技術應用主導性方面。據了解,微眾銀行科技人員數量保持員工總數的一半以上。
兩年來,微眾銀行依靠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支撐金融業務發展,以大數據為核心構建創新風控體系,引入神經網絡等演算法,建立了社交、徵信和反欺詐等系列風控模型。
在2015年,微眾銀行成為國內首個建成“去IOE”科技架構的銀行。這套系統符合互聯網銀行業務特有的IT要求,可支持億級海量用戶及高併發交易,每賬戶IT運維成本與同行業相比降低了90%,使服務和讓利於普羅大眾成為可能。2016年5月,微眾銀行聯合20多家機構發起成立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同年7月,微眾銀行聯合騰訊雲,推出了面對金融業的區塊鏈BaaS雲服務(區塊鏈即服務)。
據了解,目前微眾銀行已建成84個關鍵系統、422個子系統,共有28項新技術應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微眾銀行還將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機器人客服等創新技術運用於實際業務場景,其中人工智能實現7*24小時、同時2000+在線客戶服務支持,99%問題由智慧客服機器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