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市場將迎來“擠泡沫期”

2017-05-02 15:17:35|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編輯:許煬

  儘管消費金融市場潛力無限,但就目前來看,消費金融市場將迎來一波擠掉泡沫的行情。4月2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京東金融聯合主辦的“消費金融:發展與創新研討會”上,與會人士表達了上述看法。

  依據大會發佈的《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我國當前消費金融市場規模估計接近6萬億元,如果按照20%的增速預測,我國消費信貸的規模到2020年可超過12萬億元。互聯網消費金融産品涌現,釋放了消費潛力、促進了産業升級,但一個良性、可持續性的風險防控業態,才是消費金融成功持續運營的根本。如果缺乏或者過度發展,則會引發風險。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剛提醒,在消費金融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守住風險底線。不要過度透支消費金融發展的潛力。另外,要保護好消費金融的隱私,個人的隱私。

  京東金融消費者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區力表示,“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迅猛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消費領域的金融供給,也能夠解決金融的普惠難題,但是,普惠不是一句口號,普惠金融實際上是社會責任驅動的,是良性和道德驅動的,説到底,金融産品的定價是不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不是披著‘普惠’的皮,做著不合理的、高定價的消費金融生意。”

  對於消費金融而言,數據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風控和獲客效率,在過去的20年間,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模式傾向於做企業金融、為大企業投放貸款,而3年前,消費金融逐漸火了起來,這背後不僅是因為政策紅利,更是因為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讓金融服務變得越來越互聯網化。

  《報告》認為,在消費金融領域,技術驅動將貫穿從資産獲取到資金對接,乃至用戶體驗的全過程。同時,數據驅動下的風險定價是消費金融企業的核心能力之一。

  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指出,就目前情況來看,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的過度借貸、重復授信、過高吸費、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問題,有可能對未來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造成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事實上,普惠金融實踐的背後歸根結底是對風險的把控能力。從整個行業和國內市場來看,普惠金融不光局限于互聯網金融機構,傳統金融機構也是金融科技的深度參與者。實踐也證明,新技術的運用最終能夠幫助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提升服務效率,推動金融服務的普惠,尤其是讓消費金融變得規模化,成本更低。

  “隨著監管政策逐漸明朗,消費金融市場一定會迎來驅除泡沫、發現價值的凈化期。”區力表示。(記者 姜業慶)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