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滲透財富管理

2017-06-26 10:25:06|來源:中國證券報|編輯:許煬

  今年以來,“智慧投顧”一詞被屢屢提及,傳統銀行、互聯網金融機構等都在加速佈局這一領域。業內人士認為,智慧投顧是金融科技融合於財富管理的一大風口。但由於我國智慧投顧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面臨法律缺失、監管缺位等挑戰。

  仍存法律障礙

  智慧投顧通常指Robo-Advisor,即根據個人投資者提供的風險承受水準、收益目標以及風格偏好等要求,運用一系列智慧演算法及投資組合優化等理論模型,為用戶提供最終的投資參考,並對市場的動態對資産配置再平衡提供建議。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傳統的投資顧問,智慧投顧體現互聯網技術優勢,比如降低投資理財的服務費用、提高投資顧問服務的效率、信息相對透明、分散投資風險,以及規避投資人情緒化影響等。儘管智慧投顧與傳統投資顧問在運作模式上存在區別,但其仍屬於《證券法》證券投資諮詢的概念,受到《證券投資顧問業務暫行規定》、《證券、期貨投資諮詢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的約束。

  法律界人士表示,目前這些法規對於智慧投顧這種以機器進行服務的形式沒有做出具體解釋。因此,目前我國各類機構無法有效展開真正意義上的智慧投顧服務。未來我國智慧投顧的發展,仍有待《證券法》等進一步修訂和完善。

  證監會上市部原副主任、新《證券法》修改起草工作組組長陸澤峰日前在《證券法》修改背景下互聯網理財與智慧投顧的監管研討會上表示,不管《證券法》是否需要修改,相關部門對於互聯網理財、智慧投顧這種新生的技術、商業模式應及時加以規範、總結經驗,逐步提高立法,推動好的産品業務,最後能夠有效提升市場層次。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認為,當前我國《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中的證券概念比較狹窄,主要是規定了場內證券的範疇,但一些場外投資並沒有納入到證券概念中。楊東認為,在目前缺乏法律法規監管的情況下,必須按照金融保護和技術驅動的監管方式,加強對投資者保護。

  標準化是趨勢

  楊東認為,中國智慧投顧應該用技術手段,創造一種跟美國智慧投顧完全不同的模型和架構、産品設計。“我個人認為是有可能改變傳統美國式智慧投顧的産品邏輯和架構設計的。”

  楊東建議國內的智慧投顧公司從三方面尋求突破。首先,要設計更多標準化的産品,對個人和企業進行畫像(即評價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應該依靠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讓信用評價為金融服務提供可參考的依據。其次,要將非標的個人資産和中小微企業盡可能標準化,盡可能給它們定價。 最後,要運用智慧化的風控手段,更好地保護普通投資者。

  銅板街金融科技集團副總裁祝華認為做好智慧投顧,最重要在於兩點。第一,千人千面,即每個人配置的資産方案都是不同的,這在傳統金融機構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二,全程跟蹤,即資産配置方案一定是動態的,而非一成不變。“我們的金融産品配置應該是實時變化的,還要實現全程跟蹤,從成本上來説,線下金融機構要實現非常難,只有在線上通過科技的手段,通過大數據的運算來實時完成。”

  真融寶董事長吳雅楠認為,做好智慧投顧的核心因素是平臺要有足夠強的技術基因和足夠強的金融基因。技術基因可以保證足夠強的線上獲客能力或流量導流的能力,金融基因主要體現在資産配置過程中資産獲取能力以及優化能力。“未來可以看到更多自動化、人工智能、AI+等體現在配置層面、投資層面、風險個性化及定價層面,在財富管理領域會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突破。”(陳瑩瑩)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