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序的ICO市場應該等一等監管步伐
9月2日,有媒體發佈消息稱,央行總部收到了相關緊急報告,從穿透式監管角度來看,ICO(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行)屬於變相非法集資。
監管未做回應,幣圈已開始全面開啟下跌模式。9月2日下午,比特幣、萊特幣、乙太坊等數字貨幣大幅下跌,比特幣從上午10點的32350元一路下探至28580元,萊特幣跌幅超過10%。連鎖反應還在持續發酵,國內比特幣最大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宣佈暫停ICOCOIN(ICO幣網)交易業務,9月3日晚6點暫停平臺提現;火幣網當天也發佈公告稱,調整全站交易手續費,統一調整為2%。。
不可否認,眼下的ICO交易確實處於混亂無序、野蠻生長且缺乏監管的狀態,加之暴富神話的渲染,參與人數正呈爆髮式增長,而ICO項目涉及利益越多,牽涉群體越廣,監管就會是懸在幣圈和ICO投資者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有可能落下。
監管將至,ICO該不該被叫停?筆者認為,應該被叫停。原因有三:
首先,ICO項目信息披露缺乏統一的標準,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從而導致項目支持者參與ICO時承擔較高的風險。其次,ICO游離在傳統法律和監管體系之外,處於灰色地帶,通過互聯網進行並且通常只接受數字貨幣,因此其管轄範圍很難界定,項目支持者利益很難得到保護。第三,ICO的特點在於它是投資于未來的項目,初期ICO時項目本身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加之區塊鏈技術的開發和實施難度較大,ICO項目成功與否的可變因素更大,風險更高。
絕大多數情況下,創業公司在只有一個模糊的白皮書和一個看似靠譜的網站以及請一些幣圈知名人物站臺,便開始了ICO之旅。不少區塊鏈專家認為,項目支持者對ICO和加密代幣評估經驗不足,也並不了解ICO項目細節,混淆了投資與投機,從而形成了炒幣現象,認為擊鼓傳花的鼓點只要不在自己參與時停止,就可以一直玩下去。儘管目前鮮有ICO項目在融資之後出現卷款潛逃的現象,但對應的風險在於有的團隊為了募集更多資金誇大其詞,製造誇張的“路線圖”,撰寫不符合實際的白皮書,其中埋藏的隱患堪稱巨大。
相信隨著各監管機構對數字貨幣和ICO更深入理解,不久的將來將會出臺更明確的監管要求,對一些目前尚不確定的領域進行規範,如籌集資金總額是否有上限?ICO結束之後是否需要持續的監督機制?數字貨幣價格應用怎樣的估值模型確定?等等。一句話,ICO的發展應該緩一緩,等一等監管步伐跟上來。(證券時報記者 羅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