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將帶來投融資變革

2017-11-16 09:11:57|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金融業如何在經濟換擋期發揮創新優勢,精準、高效地服務實體經濟,成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日前,在開鑫金服、江蘇綠金主辦的“十九大 新征程 金融業的新融合 新機遇 新挑戰 ”高峰論壇上,與會嘉賓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投融資越來越向去中心化、便利化和定制化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將享受到更加平等、安全的金融服務。

  在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表示,對金融科技監管而言,金融的本質沒變,只是金融的實現手段發生了變化。可以用傳統金融的管理方法來對金融科技進行管理,但需要對實現手段設置門檻、提出要求。監管目的是為了行業更好地發展,實現平穩過渡。

  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周昆平認為,金融科技從業務模式、金融風險管理、客戶關係、科技能力四個方面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挑戰。金融科技極致的客戶體驗隔斷了銀行與客戶之間的直接聯接,銀行的金融仲介地位受到挑戰,導致銀行與客戶“失聯”的風險大大增加。儘管金融科技給商業銀行帶來衝擊,但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在商業銀行向金融科技轉型過程中,客戶引領和科技驅動是銀行的兩大驅動力。客戶引領就是商業銀行由目前的機構本位轉變成客戶本位,更多地以客戶為中心進行考慮;科技驅動則是將穩定至上的商業銀行向迭代靈活的商業銀行轉變,將成本中心向價值中心轉變,將被動響應向創新應用轉變。

  在論壇上,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表示,在經濟轉型期,金融行業的“痛點”越來越明顯。金融機構也在艱難地轉變以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態勢,適應數字經濟帶來的變革。具體而言,依靠房地産、國企和央企,過去金融機構在這些領域獲取了大量高收益資産。但隨著房地産行業增速放緩,很多國企和央企由資金的需求方轉變為資金的供給方,金融行業的增長點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與這種變化相適應,未來可能出現的高收益領域也將轉變為供應鏈金融和普惠金融。

  數字技術給金融行業帶來了挑戰與衝擊,但也創造了更多的場景。周治翰認為,更多的場景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機遇。除了電商平臺的消費場景,各種各樣的只要有交易存在的場景都可以使用金融服務。金融可利用的大數據資源非常豐富,並不僅僅局限在電商的交易場景資源中。例如,開鑫金服已經嘗試利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投保數據,與人保財險共同發起設立互聯網科技小貸,利用其這方面的數據來篩選客戶。在雙方合作過程中,開鑫金服還可以輸出品牌行銷服務、産品運營服務、合規風控服務以及IT系統服務,為“三農”帶去更優質的金融服務。(記者 胡萍)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