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發展方向:控風險 降成本 強服務

2017-11-22 09:49:58|來源:金融時報|編輯:鄭思雯

  金融科技的出現不斷打破現有金融邊界,深刻改變著金融服務方式,成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但與此同時,各類新技術手段的運用也客觀上增強了金融風險的不確定性。隨著定調“嚴監管”,金融科技的機會和發展邊界何在?如何能夠促進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用大數據找到想找的客戶群,做好風控,在任何場景中提供服務。”捷越聯合創始人王曉婷在第八屆財新峰會上指出,好的方式應當能夠在低成本的基礎上解決金融需求,從某種角度來看,金融科技提供了這樣一種有效渠道。

  近幾年來,各種類型的金融機構也在運用金融科技展開一系列探索。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指出,與很多互金機構偏于服務C端客戶不同,開鑫金服更多關注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用批發性的理念、用機構合作的方式服務更多小微企業。事實上,周治翰所提到的這類供應鏈金融業務,屬於動産金融的一種,是今年以來發展迅速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介紹説:“把所有的供應鏈核心企業包括小貸公司,作為開鑫金服的合作夥伴,真正用互聯網的方式把資金和資産端連接起來,目前這類業務已經形成了其核心競爭力。” 5年來,開鑫金服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客戶創造了13億元的收入,也實現了自身發展。“對於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來説,首先要明確,金融科技發展的目標是服務實體、服務老百姓;只要能夠做得好,空間是巨大的。”周治翰表示。

  不過,金融科技的運用依舊還處在初級階段,雖然不乏好的産品與理念,但仍然存在創新上的不足以及不平衡。王曉婷指出,當下金融科技市場面臨著規模高增長但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北、上、廣、深佔領了半壁江山,沿海城市成為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前沿,大西南、大西北雖然有發展但相對落後。她指出,金融科技應該在發展過程中逐步打破地域、場景、時效、成本邊界,只有如此,金融才能真正下沉去服務更多群體。

  值得注意的是,與解決普惠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初衷不同,從數據來看,網貸行業一些風險正在積聚。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大綱提出,從2007年到2014年,溫州借貸中心的年化綜合成本一直處於22%的水準線,這意味著民間融資成本始終沒有降低過,但相比之下年化綜合收益率一路下降,隨著行業交易額的增長,卻沒有出現隨著規模增長的毛利率空間。“絕大部分網貸機構説自己沒有掙到錢,利潤去哪兒了?假如定價跟風險是對應的,這個行業就是在做風險累積。”他表示。

  面對風險,監管依舊是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郭大剛指出,網貸行業發展至今已進入了監管強化週期,在應對網貸行業帶來的挑戰時,監管應提升監管技術,以減少監管滯後對行業帶來的監管衝擊。

  中國銀行業協會原專職副會長楊再平也提到了監管創新的問題。他表示,“監管者一定要包容新業態下的金融。‘包容’包括這樣幾層含義:第一,監管者要把它納入監管視野;第二,要有辦法管控風險,實現業務的規範發展;第三,監管方式要適應金融科技發展的新業態,要有新的監管方式去適應新科技的發展。”

  “此外,行業從業者對監管也應有深刻認識。”周治翰表示。對於監管來説,怎樣監管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傳統的《新巴塞爾協議》對於銀行業監管有三大支柱的約束,包括最低資本充足率、監管部門監督檢查、市場約束。今年,隨著金融業務強監管趨勢增強,所有的金融業務都必須持牌經營,他強調,“隨著互聯網金融整治工作深入,現在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包括機構‘跑路’、高利貸的質疑等,都將得到相應解決。”(記者 張末冬)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