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籌“123E起來”打造公益“黑科技”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韓東林):1月23日,輕鬆籌舉辦的“123E起來”公益盛典在北京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士參加了此次盛典,還有從疾病陰影中逃離的大病患者和普通的愛心人士,他們因輕鬆籌相聚在一起,他們見證了輕鬆籌“指尖公益”帶來的行業巨變,也展現著“指尖”的力量。
輕鬆籌CEO楊胤女士與嘉賓共同開啟輕鬆籌的未來(輕鬆籌供圖)
根據輕鬆籌公益盛典發佈的《公益白皮書》顯示,經過3年的發展,現今輕鬆籌已有註冊用戶超過1.9億人,為160萬被大病拖累的家庭籌集了近200億的善款,覆蓋全國334個城市,183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億人次的支持。在眾籌的基礎之上,輕鬆籌又發展出了事前的互助與健康險業務,並沉澱了2000萬會員用戶,為其提供更豐富的健康服務,這也使得輕鬆籌成為行業領先的健康保障平臺。
輕鬆籌CEO楊胤女士發佈《公益白皮書》(輕鬆籌供圖)
借助日益成熟的移動互聯技術,公益的便捷性已經超出傳統認知,無論是站在發起者的組織層面,還是對於愛心人士的捐助層面,在輕鬆籌搭建的全民健康保障平臺上均能實現彼此的溫暖對接。
據介紹,從健康産品到保障服務,從救助範圍到保障層次,從救助模式到款項監管,輕鬆籌借助技術手段和創新模式,打造公開透明的公益環境。
區塊鏈:每一筆捐助均可追溯 實現“陽光救助”
楊胤提到,信任是公益事業做大做強的關鍵,儘管與時間沉澱有關,但更多的還在於如何解決這個社會痛點。為此,輕鬆籌攜手六大基金會發起“陽光公益聯盟鏈”,以區塊鏈這一新興互聯網技術開啟中國公益新時代。
她還表示,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一種數據庫技術,用賬本來記錄一個或多個賬戶資産的變動、交易,有點類似銀行對帳單。換句話説,區塊鏈是“製造信任”的機器。每一個數據區塊背後,都對應著一個帳單,記錄著一定時間內的捐助信息,由於“區塊鏈”本身具有無法篡改、無法偽造的技術特徵,保證了信息的真實、透明、有效。
以輕鬆籌“大病救助”為例,採用PBFT演算法及拜佔庭容錯演算法,保證信息的公開、透明,且輕鬆籌與公安驗證系統、醫療系統等多個系統有信息對接,讓用戶信息更為精準,並在此基礎上,通過用戶數據的交叉,利用大數據技術繪製用戶需求畫像,更有針對性的提供健康保障。
“打破信息壁壘,用創新科技營造行業環境。”輕鬆籌CEO楊胤認為,行業正處臨界點上,使用區塊鏈技術是一個技術方向,它讓信任觸手可及。
與基金會聯動,打破傳統救助局限
對於區塊鏈的價值,楊胤一再強調要“服務於産業”,幫助産業完善。當然,要實現這個目的,在“陽光産業鏈”推出之初,輕鬆籌就構建了産業聯盟,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北京微愛公益基金會等多家公益基金會形成聯動,以彌補民間救助體系的局限,共同推動公益事業向前發展。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榮獲“年度公信力公益致敬獎”(輕鬆籌供圖)
歷經半年的發展,總計已有超過50家公益基金會加入合作,累計募捐款項超過1億元,極大程度上調動了愛心捐獻者的參與熱情,切實提高了基金會的資金募集效率。
談到“平臺+基金會”的聯動模式所帶來的影響,一位從事公益救助多年的業內人士歸納了三個“打破”:一是打破了傳統救助政策的界限,彼此照應,協同互助;二是打破了救助人群、救助標準和救助內容的界限,通過輕鬆籌完成高效救助,幫助困難人群走出絕境;三是打破了傳統救助形式的界限,微信、APP、WEB三種不同版本,輕鬆籌指尖即可完成捐助,輕鬆便捷。
看似簡單的“聯動”,背後卻有著更為深遠的行業意義。該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指出,“兩者可以共享彼此的某些特質,比如説輕鬆籌的區塊鏈技術、平臺優勢,比如基金會社會救助的經驗、在大型慈善事件中救助的優勢等,可以互通有無,實現彼此優勢共享,打破傳統救助的局限,共同促進公益事業發展。”
聚焦公眾健康保障,四大板塊一個都不能少
對於需要幫助的人們而言:病前如何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病中如何尋求社會救助,渡過難關?病後怎樣建立保障服務防護體系……
而這,正是輕鬆籌聚焦公眾健康保障的初衷所在,輕鬆互助、輕鬆e保、大病救助和輕鬆公益四重保障體系,構建起全面的健康保障“防護圈”。具體來説,在不得不求助於公眾之前,用戶可以在“輕鬆e保”購買保險産品。輕鬆e保將不同維度的健康和意外風險納入保障範圍,提供不同等級的醫療保障需求,有了保險,人們一旦得病也不會有很大的金錢負擔。
第二層保障是“輕鬆互助”。用戶可在健康時預存10元加入互助,成為互助會員,如有會員生病,則其他會員在互助金中均攤醫療費,幫助生病的用戶渡過難關。
當事前防護不能解決困境的時候,“大病救助”和“輕鬆公益”作為補充,幫助大病患者解決醫療費用難題。
可以説,這是一個完整的健康保障閉環,依託“區塊鏈”技術的信用保障,與基金會等組織機構實現聯動,為國人提供全面的健康醫療保障服務。輕鬆籌CEO楊胤表示,她希望有一天,每一個家庭都有應對疾病的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