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轉型 多元化配置:財富管理行業升級有道
近年來,金融市場的發展革新和國民財富的持續增加,推動我國財富管理業務快速增長。以銀行、證券、基金等為代表的資管行業在財富管理市場紛紛逐鹿,齊頭並進,成為我國傳統金融機構深耕財富管理行業的主力軍。
而隨著科技在金融的加速滲透,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崛起,為新時代財富管理行業的進化升級帶來蓬勃生機。加上投資理念的普及化和大眾化,線上財富管理漸成潮流。業內普遍認為,財富管理行業正邁上多元化資産配置、智慧化服務的轉型道路。
人工智能崛起 智慧投顧業務升溫
今年兩會,人工智能繼2017年後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指出,要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
2017年,國務院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今年1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又成立了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專家諮詢組,併發布《人工智能標準化白皮書(2018版)》,均表明人工智能産業正受到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和政策扶持,也將成為推動多個社會行業創新發展的新動能。
實際上,人工智能在金融這一數據集中度高的行業中的應用正持續縱深發展。近兩年來,人工智能開始在各個金融子行業加速落地,在財富管理領域表現尤其亮眼。
如智慧投顧業務快速發展,成為各類財富管理機構爭先佈局的“寵兒”。作為智慧金融的重要部分,智慧投顧依託於人工智慧技術,以快速、便捷、低門檻等優勢迅速覆蓋了國內的理財長尾市場,成為大眾投資的有效手段。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銀行、券商、BATJ等互聯網巨頭、公募基金、保險基金也在涉足智慧投顧市場,業內已經形成了創業公司、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三方鼎立的局面。
我國財富管理市場正迎來深刻變革,智慧投顧在資産配置市場潛力巨大。一方面,投資者更願意接受專業財富管理機構帶來的更豐富、個性化的産品和服務;另一方面,隨著交易費用的降低,財富管理機構自身業務和風險管控也需迭代升級。
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向財富管理領域不斷滲透,金融科技將有望重塑財富管理領域的産業鏈條,加速其在“智慧+”時代的進化與變革。通過金融科技來提升財富管理的效率和用戶體驗,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理財需求轉變 資産配置趨向多元
財富管理行業涉及銀行理財、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多個金融行業分支,隨著數字金融的縱深發展,財富管理的客戶人群也由以往的“高凈值”財富群體逐步擴展到“大眾化”群體,這也帶來了服務客群需求的多元化和資産配置的多元化。
事實上,金融機構和高凈值客戶的資産配置相對成型,而個人的投資手段還較為單一。
“從目前的財富管理需求來看,大眾不再滿足於傳統的銀行、信託等理財産品,而是希望獲得更加個性化的財富管理服務。”有資管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一方面,通過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畫像等金融科技手段,可以有效匹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為其提供多元化的資産配置方案;另一方面,有業內人士稱,高凈值的客戶人群也可將投資視野放寬,來配置全球化、多資産類別的財富管理方案。
更重要的是,多元化資産配置還有助於分散投資客戶的投資風險。真融寶董事長吳雅楠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深入推進中,受到房地産市場轉型等因素影響,大眾風險收益偏好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無論是高凈值人群,還是普通客戶,都更希望通過配置多元化資産,比如權益、大宗商品、外匯等,來獲得更高、更穩定的收益。
監管抓緊落地 合規驅動機構變革
資管市場和監管環境的變化,也在驅動財富管理機構發生變革。
事實上,監管的明確有助於財富管理市場的健康發展。有關監管人士認為,事實上,資産管理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理財産品。當前,理財産品市場上有一些混亂,比如標準差距大、套利機會太多、投機性過強等。
去年11月,央行等五部門下發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管新規”)一齣,便引發了業內對資管行業資産配置的廣泛熱議。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對“智慧投顧”還做了專門定義,提出了初步的規範管理和相應的監管要求。
據了解,目前資管新規徵求意見期已結束,新規的最終版本和細則也正在抓緊制定中,業內都在期待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
有業內人士坦言,隨著監管越來越嚴格,在理財産品設計、策略、行銷和投資者保護各個方面都有了嚴格的政策,雖然合規壓力加大,但也給財富管理機構朝著專業化方向進化帶來了發展機遇。財富管理行業已經由産品驅動演變為服務和專業驅動,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需要不斷提升服務一線的能力、利用科技提升理解客戶的能力以及研究能力。
隨著資管新規最終落地,在凈化金融市場的同時,也有利於各類財富管理機構公平競爭。同時,規範化的市場也對入場機構的風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於專業性更強的財富管理機構脫穎而出,如善於利用市場的波動來幫助投資者理財的機構將更受青睞。(記者 陳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