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上演“冰與火之歌”

2018-04-08 14:29:15|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近年來,由於消費升級和消費理念轉變等,加之金融科技發展推動消費金融創新,消費金融行業進入盈利的“豐水期”,多家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大幅增長。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直言消費金融整體業績增速已經放緩,行業“冰與火之歌”的分化序幕已經徐徐拉開。

  發展增速已放緩

  “雖然2017年消費金融行業整體業績蓬勃發展,但對比去年中期業績報告,不難發現其增速有所放緩,而且行業‘冰與火之歌’序幕緩緩拉開。”消費金融業內人士、上海交通大學程雪軍博士表示。

  發展較早作為行業唯一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2016年,捷信消費金融營業收入68.26億元,增長156%;凈利潤9.31億元,增長2721%。而2017年,捷信消費金融全年營收132.4億元,增長106%;凈利潤10.2億元,增幅為9.8%,增速大幅放緩。

  另一個案例是,起步于2015年的招聯金融,2017年營收41.63億元,凈利潤高達11.89億元,約為2016年凈利潤的3.5倍。不過,2017年上半年,招聯金融營收22.97億元,增長2602.35%;凈利潤5.41億元,同比增長982%。

  比較而言,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招聯金融去年下半年增速均大幅放緩。

  與此同時,招聯金融去年凈利比8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三的馬上消費金融,高出超6億元,差距明顯。

  某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人士表示,由於去年下半年監管劃定現金貸利率紅線等,導致一些公司主營業務承壓,利潤空間大幅壓縮,出現增收不增利情況,加之市場資金成本和獲客成本上升,“獲客平均成本從以前的50元/人上升到現在的一倍以上,甚至一些新的長尾客戶獲客成本達到500元/人。”消費金融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攤薄。

  程雪軍表示,在新監管形勢下,大量濫于金融創新,藐視金融監管的消費金融機構將會逐漸被規範整頓,最終,以商業銀行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為主的持牌經營機構將會成為消費金融行業主導。

  嚴監管比拼核心競爭力

  馬上消費金融CEO趙國慶對記者表示,消費金融在嚴監管之下,簡單粗暴的跑馬圈地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市場回歸有序以後,之前存在的多頭借貸和借新還舊將被強約束,消費金融行業發展也進入了比拼核心競爭力的時代。

  近兩年來,伴隨著貨幣政策轉為“穩健中性”與金融監管的推進“去杠桿”,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社會整體資金水位的下降,資金成本的上升。在消費金融領域,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髮放貸款,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銀行選擇合作夥伴需要考慮合規性和資金安全。

  趙國慶認為,這對於具有強大風控能力、合規能力、場景適配能力的消費金融機構而言,議價能力反而提升了,可以獲得更低成本的資金。

  此外,在消費金融具體獲客方面,目前招聯金融由主打純線上,開始佈局線下;捷信的純線下展業,開始轉向線上;馬上消費金融則是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

  趙國慶認為未來一定是雙線併發作戰,才能搶佔更多的獲客空間。“從線上場景來看,線上流量基本集中在幾大巨頭手裏,獲客價格也在水漲船高,現階段來看,成本可能略高於線下,但是線下場景也上演著大魚吃小魚的流量集中並購,從長遠來看,獲客成本線上線下是趨同的,這也是為什麼出現了線上零售商大舉並購線下的原因。”(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 劉筱攸)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