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聯手打擊非法集資點名ICO

2018-04-24 09:23:05|來源:北京商報|編輯:許煬

  4月23日,處置非法集資部級聯席會議在銀保監會召開,來自央行、證監會、最高人民法院等11個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在此次會議上,處非辦透露,2017年全國新發涉嫌非法集資案件5052起,涉案金額1795.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8%、28.5%。不過,非法集資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大案要案頻發,呈現向新領域、新業態蔓延趨勢,其中ICO、民間借貸、股權眾籌成為監管著力規範的領域。據悉,包括《股權眾籌試點管理辦法》、《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和《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等監管辦法正在醞釀中。

  虛擬貨幣交易場所退出

  對於虛擬貨幣交易風險,央行條法司副司長龔雁在會議上指出,目前,全國摸排出的ICO平臺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已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

  據悉,自2016年4月以來,央行牽頭開展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工作期間對涉嫌非法集資的“虛擬貨幣”相關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針對涉嫌非法集資、非法證券活動的ICO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央行會同相關部委及時發佈公告,明確態度、警示風險,並部署各地開展整治。

  龔雁表示,近年來非法集資新型方式層出不窮。隨著專項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互聯網金融主要領域的風險得到有效識別和管控,但新型業務不斷冒頭。一些不法分子以代幣發行融資(ICO)、各類虛擬貨幣等“互聯網金融創新”為幌子進行非法集資,噱頭更為新穎、隱蔽性更強。

  2017年9月4日,央行一紙《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乙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活動。

  在當時,央行也明令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仲介等服務。

  目前看來,雖然如OKCoin、幣安、火幣等交易平臺已退出國內市場,但大多平臺還是採取“出海”形式,在中國香港或其他地區進行經營,並且已有部分平臺推出場外交易,支持國內投資者使用。在稀財匯創始人、500金研究院院長肖磊看來,監管的目的是屏蔽大眾非常便捷參與炒幣的渠道,而不是説真的要完全禁止,因為這很難完全禁止。

  下一步,央行表示將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的職責分工配合司法部推動《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和《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出臺。

  引導民間借貸利率合理化

  近年來非法集資案件持續高發頻發,民間借貸作為一種直接融資渠道也為不法分子提供了相應的平臺。會議指出,部分民間借貸公司涉黑涉惡,被害人眾多,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産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大量民間投融資機構、互聯網平臺等非持牌機構違法違規從事集資融資活動,發案數佔總量的30%以上。”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楊玉柱稱。

  2017年,為有效防範非法集資行為,央行在密切監測民間借貸利率運行情況的同時,著眼于規範民間投融資發展,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引導包括民間借貸在內的各類市場利率合理運行,為有序化解民間借貸風險提供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楊玉柱表示,發案行業領域和地區相對集中。當前,全國非法集資新發案件幾乎遍佈所有行業,呈現“遍地開花”的特徵,投融資類仲介機構、互聯網金融平臺、房地産、農業等重點行業案件持續高發。近幾年,“安邦係”、“浙江本色控股集團案”、“正菱集團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惠州e速貸”等公開案例,可以看出非法集資的形式多樣性,手段高超性,收斂財産于無形,所以投資者需提高辨別意識,仔細分析投資的合法性,合理投資,增強非法集資的風險分擔意識。

  “規範民間借貸我認為應從刑事、民事、行政三方面下手,為借款方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護,其核心是打擊和制裁高利貸。” 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向北京商報記者説道。

  對於如何引導民間借貸合理化的問題,王德怡表示,對於以高利貸為職業的個人或組織,應該堅決追究其非法經營的犯罪責任。在相關民事案件中,天平應向借款人傾斜,落實借款人利益保護制度。

  股權眾籌新規醞釀中

  無序發展的股權眾籌行業也將迎來統一監管。在會議上,證監會打非局巡視員劉雲峰透露,證監會正逐步完善重點領域監管制度,織密紮緊制度籠子。據悉,證監會研究起草《股權眾籌試點管理辦法》。

  事實上,由於缺乏統一監管,股權眾籌成為不少不法分子進行非法集資的幌子。劉雲峰指出,當前,非法集資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大案要案頻發,呈現向新領域、新業態蔓延趨勢,以原始股、私募基金、股權眾籌為名的非法集資風險事件時有發生。

  一位眾籌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一些非法股權眾籌、買賣原始股的集資詐騙手段不斷出現。這類騙術往往打著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旗號,假冒或者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並在網上發佈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信息,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群眾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後關閉網站,攜款逃匿。以近期發生的一起案件為例,浙江法院公開網公告顯示,3月23日,浙江省高級法院將在省女子監獄公開審理罪犯吳英(減刑)案。據悉,被告人吳英以合夥或投資眾籌為名,採用給付高額利息為誘餌,採取隱瞞先期資金來源真相、虛假宣傳經營狀況、虛構投資項目等手段,向社會公眾非法集資7.7億元。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石大龍看來,當前市場上,打著眾籌的旗號進行非法集資的案例很多,例如眾籌開店、熟人眾籌等,這些項目實際上都存在著較高的風險。近期,證監會發佈了2018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制定《股權眾籌試點管理辦法》,被列入中國證監會“力爭年內出臺的重點項目”15件的第一條。劉雲峰指出,證監會將通過“開正道”,壓縮非法集資活動空間。(北京商報記者 劉雙霞 張弛 實習記者 朱沛鎔/文 白楊/製表)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