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國家標准將制定
《經濟參考報》獨家獲悉,我國已著手建立區塊鏈國家標準,以從頂層設計推動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預計最快將於2019年底完成。
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有關區塊鏈國家標準計劃已經公佈,相關部門也將組建全國區塊鏈和分佈式記賬技術標準化委員會。
李鳴透露,區塊鏈國家標準包括基礎標準、業務和應用標準、過程和方法標準、可信和互操作標準、信息安全標準等方面,並將進一步擴大標準的適用性。
“區塊鏈技術發展或將成為我國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的重要一步。”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俞克群日前在2018區塊鏈安全高峰論壇上表示。他指出,區塊鏈被認為將引領新一輪技術創新和新的産業發展,勢頭迅猛。
俞克群指出,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技術的新型集成應用,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防篡改、匿名性等特點。“其可應用在生産鏈、管理鏈、交易鏈,會給不同領域帶來整個生命週期的重構,讓生命週期可管理、可追溯。”
事實上,BAT早已開始佈局區塊鏈。阿裏已與普華永道達成合作,宣佈應用區塊鏈打造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騰訊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落地物流場景。百度金融與其他金融機構聯合發佈區塊鏈技術支持的ABS項目,發行規模4.24億元。
同時,銀行方面,中行、建行、工行、農行也已開始區塊鏈方面的佈局,應用到扶貧、國際貿易、住房租賃平臺、電商供應鏈、雄安新區服務場景等領域。中國工商銀行在年報中指出,積極探索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應用場景,運用區塊鏈技術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資金的透明管理;建設銀行則提出將在同業中率先實現國內信用證和國際保理領域的區塊鏈跨行、跨境應用;農業銀行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商供應鏈金融,還推進金融數字積分系統建設,打造區塊鏈積分體系;中行推出貿易融資區塊鏈應用和指紋、指靜脈及聲紋認證等生物認證科技應用。
中國雲體系産業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沈寓實表示,美國科技實力象徵的IBM也押注區塊鏈,其在2016年報告中便預測,2017年會有14%的金融市場機構和15%的銀行採用區塊鏈技術商用解決方案,65%的銀行在三年內會採用區塊鏈技術。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信息安全部副主任胡光俊表示,未來將把物理世界、跟人的關聯關係納入整個區塊鏈生態體系裏面來。他透露,目前該部門正考慮如何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公安領域。
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案件證據鏈的存儲;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將區塊鏈貫穿身份錄入全流程等等。
雖然區塊鏈應用前景被各方看好,但需注意的是,處於發展初期的區塊鏈並不完美。俞克群表示,其安全問題存諸多挑戰。白帽匯安全研究院發佈的《區塊鏈産業安全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到2018年4月,全球範圍內因區塊鏈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多達28.64億美元。近兩年相關損失金額呈指數上升之勢,僅2018年以來,損失金額就高達19億美元。
白帽匯安全研究院負責人鄧煥表示,隨著信息經濟價值不斷上升,促使攻擊者利用各種攻擊手段獲取更多敏感數據。“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的虛擬貨幣,被駭客頻繁利用漏洞攻擊,造成鉅額損失。”
對此,北京華順信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趙武也表示,區塊鏈雖然具備顛覆性的技術潛力,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區塊鏈仍處於初期,遠遠沒有達到可以顛覆世界的階段。
俞克群強調,自主可控的區塊鏈網絡,意在技術上不能受制於人,同時也可以促進區塊鏈健康發展。安全是區塊鏈未來的生命,只有本身的安全才能使得區塊鏈技術落地。這就要求我們在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同時,必須並重發展其安全屬性,甚至是超前發展。
對此,李鳴也表示,標準中重要一塊是信息安全的標準,也可以看出安全對於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他同時指出,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不意味著會快速推進行業發展,而是給行業一定指引。此前,中國在國際知識産權和標準等方面吃過很多虧,在區塊鏈方面,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國際化區塊鏈方面的200多項專利,甚至已站在世界技術前列。因此,我們也需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話語權。(記者 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