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端跨境支付“錢景”誘人 第三方支付扎堆出海
花瓣美素/供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張雪囡/製表 製圖:翟超
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經歷了黑色8月。過去數周,第三方支付機構因違規被罰金額已超過上半年總額;甚至在一天之內4家機構合計受罰過億元。
隨著國內支付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不少支付機構將産品創新瞄準跨境市場,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互聯網交易金額約3200億元,達12.56億筆、比上年增長114.7%。
不過,一旦第三方支付機構實現跨境展業甚至出海,面臨的跨國合規及專業人才稀缺等問題也將隨之而來。“不熟悉海外監管,貿然出海要交很多學費。”在業內人士看來,境內外支付行業在資金管理、政策、運營等諸多方面都有差異,支付“出海”痛點不少。
外資機構搶食
“支付機構越來越重視併發力跨境支付業務。”華東一家支付機構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不少機構瞄準跨境市場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國內支付市場面向C端(個人零售端)業務已被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等巨頭把控,主要面向企業用戶的B端(企業應用端)跨境支付市場,尚處於藍海。
2013年,監管方面開放跨境支付業務牌照,部分支付機構獲得在特定行業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的許可。截至目前,記者了解到,國內已發放了30張跨境外匯支付牌照以及5張跨境人民幣支付牌照。“只有少部分實力較強的機構才能拿牌,一般都有互聯網支付許可。”
華北地區一家跨境支付持牌機構首席運營官告訴記者,跨境外匯支付審批政策逐漸規範、機構從事業務範圍也更加廣泛。
隨著越來越多玩家入場,持牌機構面臨的競爭也越來越大。目前,除了傳統的銀行和卡組織外,四大玩家在跨境支付市場上跑馬圈地。它們中,有依託巨頭互聯網流量、渠道優勢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主打成熟的“支付+電商”、“支付+社交”模式;有在部分行業領域具備支付積累的匯付天下、寶付等持牌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有以PingPong、空中雲匯等為代表的非持牌跨境支付方案提供商;以及在國際收單業務上具有先發優勢的PayPal等。今年7月,具備豐富業務經驗的外資支付機構Worldfirst入華,瞄準跨境支付業務,在多位支付業內人士看來,市場正面臨很大不確定性,各家都在快速奪取市場份額。
不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上述持牌的國內中小支付機構中,跨境業務的業務佔比並不算高。“持牌合法合規開展業務的30多家機構中,實際真正開展跨境業務的機構數量不到一半。”上述華北地區機構高管表示。
扎堆跨境電商結匯
從目前的牌照許可業務範圍看,中小支付機構發力跨境支付業務,包括貨物貿易、留學教育、航空機票、酒店住宿、國際運輸、旅遊服務、國際展覽、國際會議、軟體服務等。不同支付機構,跨境業務特色不同,都基於各自行業上下游的積累獲得一定市場份額。從記者了解情況看,跨境電商結匯支付比較熱門。
國內首家境外上市支付機構匯付天下的跨境業務主要是進口電子商務,企業提供聚合收單、清結算、跨境購匯等一系列極速結匯方案。據其最新數據,2017年跨境支付交易規模雖然只有49億元,但比上年增長了16倍;今年前4個月,跨境支付交易量已超過去年全年規模。2017年2月拿到牌照的寶付支付告訴記者,目前,其“一站式”跨境收付平臺每月結售匯交易量已達10億元人民幣。
“交易結構分為進口付匯和出口結匯兩種形式。”上述華東地區支付機構負責人以支付寶為例介紹,境內個人買家通過跨境電商網站購買海外商品,支付數據報送給中國海關,支付寶再同境外供應商進行付匯的結算,境外供應商收到外匯後,向境內個人買家發送商品。針對平臺型B2C、自營B2C、小額B2C三種主流跨境貿易模式,跨境支付機構會採取依託國內跨境B2C平臺和國際大型電商平臺的不同方式。
“to C支付應用領域産品和格局相對穩定,to B支付市場仍有很大潛力。”寶付支付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林勇介紹,比如跨境電商領域,除了貨物貿易平臺與企業之外,還隨之帶來倉儲、物流等上下游相關産業企業的跨境支付業務需求。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連續七年持續增長,2017年交易量達到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
很多機構積極發展跨境支付業務,拓展海外市場機遇,並爭取赴港上市。行業人士認為,這不僅可以打開更多的融資渠道,還可以儘早地接觸海外市場。
“積極佈局海外業務、迅速提升在細分行業中的覆蓋率、拓展解決方案的適用性範圍,是目前各大獨立第三方支付平臺制勝的關鍵。”林勇認為。
支付出海關鍵點在合規
“不熟悉海外監管,貿然出海要交很多學費。”在萬唯金融副總經理朱振華看來,支付行業的資金管理、政策、運營等諸多方面,境內外都有差異,支付“出海”痛點不少。
在行業人士看來,面向B端支付的支付機構出海,首要解決的是合規。“誰的合規能力更強、誰的生存能力才能更強、業務才能做得更久。”上述華北地區機構高管告訴記者,出海首先要獲得許可,境外支付業務許可公開透明,符合條件都可以申請。
在獲得許可的前提下,更重要是解決業務跨多國時的合規問題,比如合規展業、處理資金等等,在出現衝突時能夠反應協調,讓自己的産品鏈更加成熟。
“現階段中國支付企業走出去,不僅要符合國內監管要求,還要了解目標市場當地政府的法律法規、金融監管與反洗錢政策,通過充分調研、理解,融入跨境産品的設計中去。”林勇的看法類似,業務合規對於跨境支付行業來説是基礎,産品能力是跨境支付企業構建競爭力的關鍵。
因此,不少支付機構出海,選擇與境外熟悉情況的合規機構合作。記者了解到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依託其在泰國多個旅遊熱門城市的資金渠道和支付網絡,在支付寶、微信支付與當地便利店、商鋪等零售商戶之間,搭建起一條跨境支付“通道”。這樣一來,實現用戶掃碼消費、支付機構和當地商戶之間的資金高效融通。更多的支付機構,則選擇和境外知名機構聯合展業。
上述華北地區機構高管表示,要解決合規問題,還有一個方式是雇人,配備一個懂政策懂業務的專業團隊;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從2014年開始逐漸開展跨境支付業務,時間不長,且真正大規模開展業務的機構有限,因此跨境支付業務的合規、業務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匱乏。
在嚴監管的態勢下,不管是金融機構還是支付機構,均頻頻收到罰單,呈現出常態化、密集化趨勢。8月6日,央行公佈罰單顯示4家機構合計被罰過億元,罰金超過了上半年罰金總額,違反清算管理規定和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等第三方支付行業亂象,成了整治重點。在多位行業人士看來,第三方支付機構要想“出海”,了解多國監管合規要求更為重要。(證券時報記者 段久惠 張雪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