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為保險業轉型發展持續賦能

2018-11-21 10:21:24|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隨著“餘額寶”“微信支付”“相互保”的出現,人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消費行為已經被互聯網科技公司徹底改變了。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服務消費者的路徑,提高服務體驗。傳統金融機構的科技升級已經不是做與不做,而是速度與成效的問題。

  “從競爭到合作,從對抗到擁抱,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機構在新時代的浪潮之下,逐漸達成‘和解’,力求共同進步。”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日前舉辦的金融科技創新大會Money20/20首屆中國峰會上表示,新形勢下,金融業轉型升級是適應生産力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金融科技創新運用機器學習、海量數據處理、智慧合約等技術,引領全方位的變革,推動交易流程不斷優化,服務群體持續擴展,資金融通成本進一步降低,不斷增強金融機構核心競爭力,為金融業轉型升級持續賦能。

  如今,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新科技的不斷涌現,不僅帶來了保險行業在運營生態、高品質發展等方面的全面變革,也推動整個行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共享,助力保險實現普惠。特別是,保險科技涉及産品、市場、渠道、定價、核保及理賠等整個保險價值鏈,將最終構築“新保險”的完整體系和運營生態。

  眾安保險CEO陳勁也表示:“保險科技已行至中段,保險與科技將進一步融合。科技不僅重塑保險行業技術服務標準,更從基礎設施層支持行業升級轉型,在拓展保險保障職能、增強行業風險管理的核心能力的同時,引領行業朝著科技化、智慧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金融科技促生“新保險”體系

  目前,整個保險業都處在向更高品質發展的轉型升級期,互聯網保險業也不例外。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正在重構保險行業的成本和風險管理,互聯網保險市場規模因此而迅速擴大。同時,眾安在線、泰康在線等互聯網保險公司快速發展,再加上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保險業,這都預示著中國互聯網保險市場的爆發潛力。

  隨著今年7月銀保監會批復同意安聯財險中國的增資方案,京東認購新增註冊資本達4.83億元,持股比例達到30%,成為第二大股東。至此,BATJ四大互聯網巨頭均成功實現對保險業的深入佈局。流量巨頭們顯然認識到:“整個保險市場的生態正在發生改變,先行者或將優先受益,並借流量等優勢重塑行業格局”的道理。

  前不久,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聯合畢馬威中國在發佈的《保險科技:構築“新保險”的基礎設施》報告中指出,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為代表的保險科技,正在成為構建全新保險業態的重要基礎設施。源於互聯網保險的保險科技已成為保險業重要的基礎設施,促生構築了一個更高效、更相容、更平衡和更人文的“新保險”體系。

  畢馬威中國保險業主管合夥人李樂文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新科技的不斷涌現,賦予了保險行業更為廣泛而深刻的內涵,同時也開啟了保險行業的全面變革。保險科技重塑保險行業的運營生態,並且涉及了産品、市場、渠道、定價、核保及理賠等整個保險價值鏈,將最終構築“新保險”的完整體系和運營生態。

  針對“新保險”體系倡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認為,這需要重構思維理念、商業模式、經營環境以及監管視界。在思維理念方面,“新保險”意味著更豐富的功能、更人性的體驗以及更強大的生態;在商業模式方面,“新保險”要求市場要素科技化,保險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客戶體驗一體化,金融與服務的深度融合;跨界連接生態化,保險跨行業的深度融合;保險科技人文化,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在經營環境方面,“新保險”意味著市場演變與技術升級帶來需求的疊加釋放,生態擴容與格局變化引發競爭的形勢加劇,發展機遇與時代挑戰亟需深刻變革。在監管視界方面,“新保險“要求金融機構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防範信息技術風險和系統風險等新型風險。同時,為保障金融創新健康發展,防範金融科技風險,應將完善金融科技監管作為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視保險科技的“雙刃劍”特性

  如今,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業之間的關聯詞更多的被賦予了“挑戰”“顛覆”“變革”“取代”等涵義。

  10月16日,支付寶的“相互保”刷屏,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相互保險的認識。“2天破百萬,7天破千萬”的用戶數彰顯出該産品極高的關注度。緊隨其後,11月13日,“京東互保”也開始在京東上線測試,儘管在兩天之後暫時下架,但京東方面表示將進行用戶體驗升級後,再擇期推出。兩大電商巨頭競相推出相互保産品,或許都是看中了這種産品的創新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

  歸根到底,大數據的支撐為“相互保”們帶來了創新機會,同時也為用戶帶來了全新的場景體驗。

  中國保險業協會發佈的《2018年中國互聯網財産險用戶調研報告》指出,對於行業理賠和增值服務的提升空間,互聯網保險的優勢更加凸顯,未來理賠和增值服務將成為險企爭奪市場的關鍵要素。最重要的一點是,保險公司需充分發展金融科技提升理賠速度和理賠體驗,這將成為未來保險公司爭奪市場的關鍵要素。

  “真正的保險科技不是為了解決‘零打碎敲’的功能,而是可以帶動行業轉型升級。”業內人士坦言,近年來,眾多新“物種”涌現,諸多銀行、險企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這其中也有互聯網公司的技術支持。

  朱俊生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一些大量的保險場景應用中,目前其實還屬於互聯網保險發展的初級階段。儘管如“雙十一”出現了大量的創新場景保險,人們認為這對於市場是一個增量,但這畢竟還十分有限,而且從2017年互聯網保險的保費規模來看也可尋出答案。實際上,保險是一個龐大的存量市場,這需要依靠科技運用去提升效率,實現真正的增量。所以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科技對於保險業的全面賦能。

  他同時表示,保險科技創新一方面促進了新型保險服務的誕生,提高了保險的普惠水準,拓展了保險的深度和密度,另一方面則可能會增加潛在風險的隱蔽性和傳染性。如何對行業的發展進行有效的知識更新,加強對新模式的研判和預判,利用技術手段及時發現風險、迅速處置風險,是今後保險行業發展過程中亟待深入探討的問題。實踐證明,健全高效的監管是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前提。要不斷加強和完善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更好地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同時,要支持鼓勵創新,為保險新業態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傳統金融業積極擁抱科技實現賦能

  近年來,所有金融機構都已經意識到,科技賦能是一個重要方向。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服務消費者的路徑、提高服務體驗,傳統金融機構的科技升級已迫在眉睫。

  可以看到,已經邁入第四個十年開局的中國平安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越來越不像一家金融集團,而越來越像一家科技公司;已從經營風格最保守的金融保險行業,走向了時代最前沿的科技行業。

  過去十年,中國平安共投入70億美元用於科研投入。科技發展對於中國平安“金融+生態”戰略的執行至關重要。通過將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雲計算等核心技術深度應用於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産服務及智慧城市服務五大生態圈中,可實現與客戶全方位無縫接觸,為涵蓋數百個城市及數以百萬計的業態提供服務。

  前不久,中國平安在投資者開放日上宣佈,集團將每年營業收入的1%用於金融科技及醫療科技的研發。預計未來十年的投入將達150億美元。

  “保險業正在擁抱保險科技帶來的機遇,創新將進一步促進傳統保險公司的運營,提升效率。”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劉經綸表示,保險科技將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持續賦能,優化保險業務的流程,提升保險産品的性價比,強化多元化服務水準,促進保險行業轉型升級。在構建一個更高效、更相容、更平穩的保險業生態體系的過程中,也應該充分認識到保險科技所帶來的新挑戰,如:數據挖掘能力、信息安全水準以及技術人才等。同時,監管科技也在迅速興起,保險公司應增加與監管科技公司的合作,以更加有效地應對監管問題。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