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發展不急於“彎道超車” 應注重合規風控

2019-01-22 09:16:11|來源:金融時報|編輯:許煬

  “金融科技的每一個維度都深層次影響了金融的底層邏輯。首先,未來金融科技會讓信用成為一個人的有效資産,讓負信用成為一個人最大的成本;其次,未來物理和制度形態的基礎設施邊際成本趨近於零,邊際應用和邊際創新將蓬勃發展;再次,基於新價值應用的服務邊際收益遞增,生産要素邊際收益可以持續成長,真正進入數字化創新應用時代。”中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在近日舉辦的“新技術對金融的影響與變革”2019新春論壇暨金融科技50人論壇第二屆年會上説。

  論壇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金融科技50人論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主辦。來自金融管理部門、協會、科研院所以及金融科技業界的專家學者出席會議。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以“支付科技(PayTech)的未來”為主題,探討了科技發展對支付乃至整個金融行業的影響和支付科技的未來發展趨勢。他認為,金融科技本質上是金融,支付科技本質上是支付。支付科技的未來仍將以需求和科技雙輪驅動模型演進,未來新支付應用場景將會更加豐富。

  從監管者的角度看,溫信祥表示,未來監管部門將會更加關注創新前沿動態,堅持穿透式監管和同質監管,以科技管理科技,提升監管科技水準。

  對於第三方支付,騰訊副總裁江陽指出,第三方支付發展歷程經歷了探索發展期、市場啟動期和高速發展期,呈現出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平臺化、跨界化特徵。江陽將微信支付所取得的成功歸因為以下三點:堅持以用戶價值為依歸;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並秉持致力於建立生態的業務理念;注重金融發展的安全性和合規性。

  “現在經濟社會發展,體現為三個週期相互影響、疊加互動——科技週期、經濟週期以及金融週期。” 中國銀保監會創新監管部處長蔣則沈指出,技術發展進步及其影響不可回避,金融業也概莫能外,需要關注和面對以下趨勢,加強準備和應對:一是人口全面互聯網化;二是技術積累了一定週期達到可應用階段時,普及速度很快,有一定突發性;三是金融服務和具體互聯網場景的融合是金融行業尤其是商業銀行需要面對和思考的課題。

  對於新技術與銀行業的結合,中國銀行業協會研究部主任李健強調,商業銀行對新技術的應用選擇標準要高於社會其他行業,更為審慎,未來高度關注開放銀行概念的探索和創新,從大銀行向中小銀行開放相應科技賦能屬性,到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中的供應鏈核心企業開放相應金融服務屬性,都是值得重視的創新發展趨勢,也是打造生態化賬戶服務體系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有效路徑。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研究部負責人肖翔強調,數字技術在發展普惠金融方面既有“能”的方面,也有“不能”的方面,數字普惠金融不能只靠技術單兵突進,而需要政策、制度、技術共同推動。在談到開放銀行時,他認為開放銀行不能簡單“一放了之”,而應該在有規矩、有標準、有限制的前提下推動,特別是要注重數據安全和消費者保護工作。

  海爾金控副總裁、樂賺金服創始人兼總裁王偉也強調,要處理好數據運用和用戶隱私的平衡。“金融科技企業2019年不應只想著彎道超車,而應致力於合規發展、逐漸走上正規運作,否則欲速則不達。”(記者 李國輝)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