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球製造業服務外包峰會閉幕 數字化持續賦能製造業服務外包
首屆全球(長春)製造業服務外包峰會25日閉幕,中外機構和企業代表認為,數字化進程將促進全球製造業與現代服務的融合創新。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峰會上發言指出,當前全球製造業服務化和服務外包化趨勢明顯加快,形成經濟全球化的新動向。全球服務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發展。一方面,物聯網、虛擬現實、3D列印等前沿技術的廣泛應用,給製造業注入了新動能,特別是智慧製造、工業互聯網的興起,使現代服務業深刻融入傳統製造業。另一方面,國際産業分工不斷深化,製造業通過服務外包整合外部資源的進程加快,共商合作、共享資源、共建生態、共享成果的新商業模式,正在深刻改變國際貿易結構和方式。
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研究指出,2018年全球製造業服務外包規模約4萬億美元,其中離岸外包執行金額超過5500億美元。
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與投資司原司長阿卜杜勒哈米德·馬杜赫在峰會上指出,全球製造業服務外包市場空間巨大,未來製造業對服務的投入依賴會不斷增強,而服務貿易的一個驅動力就是數字化,製造業服務外包將向高附加值、高端化發展。
中外業界還關注中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成果和潛力。王炳南指出,中國擁有門類齊全的工業基礎,擁有豐富的高素質人力資源,中國服務業的開放和創新能力合作,很重要的一點就體現在中國正在成為製造業服務接包大國和發包大國。“一方面,中國企業承接國內外製造商發包的服務業務穩定增加,通過服務外包,中國企業逐步融入全球創新資源體系,成為全球産業鏈和價值鏈的有機組成部分。另一方面,製造業服務外包正在成為中國製造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加速器。”
王炳南還舉例道,在被稱為“世界工廠”的東莞,有26.4%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經嘗試向系統集成商轉變。服務外包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緊密結合,正在推動製造業與數字經濟、共享經濟、互聯網經濟等新經濟模式深入融合,製造業服務外包正在成為中國製造業整合全球資源的重要突破口。
本次峰會達成數項務實商業合作成果,陽獅諮詢、思愛普(中國)有限公司、澳斯康生物制藥(海門)有限公司等三家國內外知名企業與長春高新區管委會簽訂了投資協議,日本阿多普道株式會社、日本信息技術開發株式會社等兩家日本企業分別與長春海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長春斯納歐軟體簽署智慧製造、服務外包等項目協議。(記者 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