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5G時代 金融科技需大幅提升數據能力
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5G商用已啟動,其帶來的變化將是顛覆性的,那麼,未來會給金融業帶來哪些影響?帶著相關問題,證券時報記者近日採訪了金融壹賬通智慧風控總經理、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施奕明。
他認為,5G技術將會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産生巨大推動作用,進而讓金融業務各環節更加“智慧”,目前,金融科技需要大幅提升“數據能力”——包括獲取、存儲、傳輸和處理能力等。
5G不止是速度更快
施奕明介紹,相較4G及更早的技術升級變化,5G帶來的變化將是顛覆性的,遠不止速度提高那麼簡單。5G技術主要有以下六大特點:
第一是速度快。5G的速度快,不是簡單地將傳輸速率提高多少倍的問題,而是讓物聯網成為可能,並會直接導致流量重新分配。
第二是泛在網。也就是會用多個低功率的基站來取代一個高功率的基站,覆蓋面會更廣,這將帶來藍海機會。目前在4G覆蓋的區域,競爭已進入紅海狀態,5G將會在未知領域帶來新增場景。
第三是低功耗。5G的設備基本都是低功耗設備,可以長時間運轉。這給大範圍的實時監控等需求帶來可能,在智慧城市等應用上會更大空間。
第四是低延遲。這一特性將有利於多個技術應用,比如醫療行業的遠程手術,自動駕駛汽車的遠程駕駛等,也會催生出很多新型行業。
第五是信息安全標準升級。在5G時代,信息安全的標準會升級,有利於雲存儲、區塊鏈等技術發展應用。
第六是萬物互聯。這是5G技術應用的最重要標誌之一,由於有新型的信號傳輸方式,萬物互聯、終端也無處不在。生産終端的廠商將會重新洗牌,流量入口也同樣會重新洗牌。
讓金融各環節更智慧
施奕明認為,基於上述特點,5G技術將會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産生巨大推動作用。因為人工智能技術是“靠數據喂出來的”,在5G時代,由於採集數據的場景、種類、方式都更豐富,數據量將會大增。同時,人工智能的應用效果也會得到提升。
具體到金融業,由於金融場景的特性,其對人工智能應用的準確性、安全性要求更高,但隨著有更多的數據訓練更多模型,人工智能在金融業的應用——如行銷、風控、運營等方面,也都將更加“智慧”。並且,在一些決策環節,人工智能會比人更有優勢。
比如,在智慧風控領域上,以小微貸款來説,物聯網設備産生的巨量數據,都會幫助金融機構來分析小微企業的經營和信用狀況,這有利於風控。
在金融機構的運營方面也會充分體現智慧性,並有巨大變化。比如,在無人網點,客服人員被機器所取代,相關服務由智慧機器、全息投影來完成。
兩件事可以提前做
施奕明認為,金融科技會隨著5G的普及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種變化可能超出預期,以至於現在還不能確切知道5G時代會産生什麼樣的智慧設備。不過,對於身處其中的金融科技機構來説,還是能提前做兩件事。
首先要做好提升數據能力方面的佈局。5G時代到來,已經可以預期會有大量非結構化數據産生,對存儲量的要求急劇提升。金融科技行業尤其人工智能領域,就需要對應地做好數據的傳輸、存儲、使用等方面的準備,即先把基礎設施做好。
他舉例説,現在銀行業數字化的規模大概只有20%左右,標準的交易環節都實現了數字化。但是,諸如客戶經理出去跟客戶訪談、客戶在網點辦理業務時的等待,等等,大多沒有記錄和數據。這些數據的傳輸、存儲要求很高,現在雲技術還不夠,但是5G來了之後,數據都要傳輸。所以,雲科技就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提供5G環境下數據的存儲和解決方案,這些都是顛覆性的改變。
其次,也可先行試水5G場景創新。施奕明稱,金融壹賬通目前正在嘗試,比如與5G智慧終端設備廠商合作進行小規模試點,在原來覆蓋不到的、傳輸速率很慢的地方,嘗試金融場景實驗,試探創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