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産業生態規範任重道遠
原標題:為實體經濟賦能為高品質發展出力 供應鏈金融産業生態規範任重道遠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紛紛表示,供應鏈金融的實質是為實體供應鏈服務,未來要推動行業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能力,打通信息壁壘,推動供應鏈金融高品質發展。供應鏈金融是以金融平臺為基礎、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真實性交易信息為依據形成于實體産業上下游、以中小企業的閉環性為特點的融資服務組織形態。自2017年以來,供應鏈金融逐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年來,供應鏈金融更是迎來良好發展契機,在政策的支持下也取得長足的進展。
“7月22日,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榜單,129家中國企業上榜,121家企業來自美國,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産生最多500強企業的國家。”商務部原副部長張志剛在會上表示,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生産力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優化重組、先進科技在世界的廣泛傳播成為客觀必然的經濟規律。每個世界500強企業都有大量的企業與之合作,這也意味著每個世界500強企業都是現代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和龍頭。
在張志剛看來,金融企業龍頭為實體經濟服務是天職和使命,離開了實體經濟現代金融就失去了根基。目前,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深入發展為供應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上榜企業的數量雖多,但盈利水準較低。上榜中企平均收益率為5.3%,低於美企的7.7%和全球500強企業平均盈利水準的6.6%。“中國企業雖然數量多,但是多而不強。中企的平均凈資産收益率為9.9%,而全球500強的平均水準凈資産收益率高達12.1%。這説明企業應該改革再出發,從尋找差距開始繼續發展。”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田國鋒也表示,當前中國供應鏈發展面臨著機制不健全、運作標準化缺失等問題。中國應該逐步推進供應鏈系統、數據共性標準化及行業間數據相容性的研究,提高供應鏈系統提成和資源整合的能力,在此基礎上發展供應鏈金融,為實體企業提供真正可持續化的金融服務。推動行業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的能力,核心企業是建設供應鏈管理健康發展的最佳主體,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將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真正納入到供應鏈網絡體系中,打通信息壁壘,打造高效運作、互聯互通的新興産業生態。
同時,也要加強供應鏈金融行業的自律,配合監管部門規範中國供應鏈金融使用,設立統一的行業準入門檻,明確從業機構的經營範圍,建立機構和從業人員退出機制,形成市場進入與退出的動態管理,協調、完善供應鏈金融相關業務的會計、稅收,並配套相應的監管制度。
不僅如此,還要建設高素質智庫及人才隊伍。供應鏈金融市場高品質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要發揮院校培養人才和智庫培養人才以及行業培養人才的作用,進而提高整個供應鏈金融市場的專業化水準,推動供應鏈金融市場高品質發展。
在研討會上,田國峰表示,中國供應鏈市場規範化道路任重道遠。中國服務貿易協會經過研究,聯合北京工商大學等相關機構籌建成立了中國服務貿易協會供應鏈金融委員會,經過6個多月的籌備,在實際走訪、調研後確定了委員會發起單位,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委員會將持之以恒地做好相關工作,推動我國供應鏈金融更好地建設發展。(記者晏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