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産權保護永無止境
對於日前閉幕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值得反復品味的數據有很多,其中一組便是:參展的世界500強和龍頭企業288家,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超過400項,很多是“全球首發、中國首展”。
法國迪卡儂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體育用品零售集團,首次參展就帶來了全球首發産品,通過搭載射頻識別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全品類産品自動盤點的機器人“迪寶”;意大利法拉帝集團展出的高速巡邏艇全長20米,重約37噸,是第二屆進博會體積最大的室內展品,本次參展為這款展品的“亞洲首秀”;泰爾茂株式會社作為日本醫療器械製造行業的領軍企業,帶來了全球最細的胰島素注射針頭,為實現無痛注射提供了保障……
如此之多的全球首發高科技産品亮相中國,除了中國擁有廣闊市場機遇這一重要原因外,中國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這一可靠“後盾”同樣厥功甚偉。
得出上述結論,靠的不是我們的主觀感受甚至是自吹自擂,而是基於中外機構通過大範圍調研、根據量化指標發佈的權威數據--2018年,中國知識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到76.88分,再創歷史新高;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佈的《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提升至第14位,比2018年又上升三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世界銀行近期發佈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排名進一步升至31位,連續兩年進入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目錄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可以説,中國保護知識産權的努力和成效得到了國內外的高度認可,而這也至少帶來了兩方面的重大利好:
--打造更好營商環境,利好外企來華發展。
當前,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走向未來。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是塑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是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為此,中國主動把知識産權工作放到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和促進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謀劃,在更好保護外企合法權益、提高知識産權審查品質和效率、完善懲罰性賠償制度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效。
眾所週知,外商投資法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為保障法律有效實施,司法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徵求意見稿)》日前通過網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徵求意見稿中,保護外企的知識産權正是一大核心目標。根據徵求意見稿,國家擬建立知識産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推動建立知識産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健全知識産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和知識産權維權援助機制,加大對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
做好知識産權保護工作,無疑是保障外商安心投資的“定心丸”。可以預見,外商投資中國,信心將更足,發展將更好。
--培育風清氣正、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能夠讓中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地得以實施,助推經濟高品質發展。
建設創新型國家從表面上看是依靠科技自主創新,從深層次看則是創造和培育社會的自主知識産權優勢。判斷自主創新的標誌是擁有自主知識産權,推進自主創新的核心是保護好知識産權。只有創新的成果得到嚴格保護,才能不斷激發廣大科創人員的創新熱情和積極性。
有鋻於此,中國在過去數十年間一直十分重視知識産權在保護創新和發展現代經濟中的作用,不間斷地完善相關工作,比如建立知識産權制度、夯實相關法律法規基礎、成立知識産權法院等。當前,中國經濟的某些部分已從依賴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和勞動密集型生産的模式,過渡到企業通過創新獲得競爭優勢的模式。這一轉變正是得益於中國在保護知識産權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
總而言之,實行嚴格的知識産權保護制度不僅是中國履行國際義務、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需要,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自身發展的需要,是中國政府一以貫之的原則立場和既定方針。在中國,知識産權保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