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數字驅動 平安銀行破解小微企業“不可能三角”
“小微活,經濟活,就業才多”。中小企業貢獻了我國50%以上以稅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術創新,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過去,該領域的金融服務存在著明顯的短板,因為信貸數據缺失、收入難核實、可抵押資産缺乏等多重因素的限制,銀行在開展小微信貸業務時,無法獲取小企業的有效經營信息,面臨風險不可控、規模規模化和運營成本高的“不可能三角”制約。
既然小微企業“不可能三角”的本質是信息不對稱,解決數據、信息問題就成了關鍵。
數據+模型,解決小微企業“不可能三角”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産生了海量的、客觀的、全面的數據。這為銀行業金融機構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提供了可能。近年來,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要求,大力提升金融科技能力,不斷增加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規模、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這其中,起源於深圳的平安銀行是最早起步的市場機構之一。早在2008年,當時的平安收購深圳市商業銀行後,即開始研究、佈局中小企業業務。
2017年,平安銀行率先推出KYB小企業數字金融業務,利用“數據+模型”還原中小微企業經營,解決其融資信息缺失問題,顛覆式地突破了中小微客群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據悉,平安銀行的小企業數字金融平臺整合了內外部7大維度、68大類、兩千多項數據,通過數據+模型交叉驗證等方式,有效還原小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有效識別企業風險。
在這一模式下,位於四川達州的華為某終端經銷商僅通過採購數據,就獲得了純信用、隨借隨換的提貨融資,一舉解決困擾其多年的抵押自有房産才能得到融資的問題。
平安銀行還針對每個重點行業的行業特性,結合幾十年儲備的寶貴行業經驗,專門設計了針對不同行業或産業鏈生態的經營能力評估模型,能有效對産業鏈客戶進行客戶準入系統性判斷。目前,該行已在包括分佈式光伏、醫藥流通業、安防監控行業、物流行業等行業中建立了數據模型。例如,在物流運輸行業,平安銀行利用貨車的高速里程數據、ETC數據、加油數據等數據,精準判斷車輛運營相關的過路、加油等費用,給予有針對性的資金支持,解決司機運營支出與車隊付款賬期錯配這一痛點。同時該行還將沉澱貨車的駕駛行為數據,反哺車隊、司機,幫助企業改善經營。
截至2019年6月30日,該行小微貸款餘額1887億、客戶數67.8萬戶,小微貸款餘額和戶數的持續雙增長。而其KYB小企業數字金融業務更是做到了效率與風控兼顧,不良率僅0.83%。
産業視角,構建數字平臺,與小微企業共同成長
據平安銀行相關人士介紹,總結過去十幾年服務小微企業的經驗,小微企業自身也面臨企業規模小風險大、企業管理運營成本過高、企業發展不起來的“不可能三角”,使得小微企業對資金的運用效率和品質不高,導致企業在生産、管理、經營環節面臨困境,進而引發生存難、發展難問題。平安銀行正通過“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思維,將金融服務邊界延伸到産業鏈的上下游。
“縱觀行業,各家銀行在幫助中小企業融資方面都做出了有益嘗試和極大貢獻,但真正站在産業視角,用數字化方式深入小微企業,開發差別化、定制化、個性化服務的機構在市場上還比較少見。”平安銀行表示,“我們正在搭建一個基於互聯網視角的數字平臺,將我們的科技優勢通過智慧經營的方式反哺給小微企業。”
據了解,該平臺連接企業與個人、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平臺,通過API等方式為用戶提供隨時調用的金融服務。此外,數字平臺還連接各種數字化服務和外部平臺,延伸金融服務邊界,全方位助力企業發展。
例如,該平臺提供的數字管家可以為小企業免費提供“管人+管錢+管生意”服務,提高管理效率。平安集團經營30年,由小到大、由簡單到複雜,積累了成熟的管理經驗、系統、平臺,可以提供給小企業,提升小企業的數字化經營水準。
此外,針對小微企業的直接融資需求,該平臺集成“數字投行”産品。數字投行連接平安內外優質金融機構,除了根據小企業發展週期,提供貫穿企業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還為小企業匹配政策信息、政府補貼信息,為小企業建立並管理投資者關係,幫助小企業持續規範財務等,通過一系列的服務,輔導平臺上的小企業不斷完善自身的經營、管理,陪伴企業成長,構建直接融資加間接融資的360度服務,支持小企業的全週期發展。
據平安銀行介紹,這樣的場景還在不斷挖掘,目的就是把金融相關服務嵌入場景中,把握小企業的真實資金需求,在小企業最需要的時間、以最便捷的方式、提供最合適的服務。
回歸本源,服務實體是金融行業不變的初心。平安銀行正在嘗試用科技手段打破金融與産業的藩籬,構建産業互聯網和産業金融服務的新模式,在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生存難、發展難問題中貢獻更多經驗和力量,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