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投資風險認知亟待提升
要把握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並購的動機,處理好防風險和促發展的關係。在全球化智庫(CCG)近期發佈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20)》中,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建議要進一步規範海外投資管理,確保有效投資的持續發展,構建健康有序的投資發展態勢。
●企業對目前金融信貸高杠桿風險認識不足
●一些企業以加強全球資産配置為由,通過大規模海外兼併收購的方式和手段達到其大規模轉移資産的目的
●一些企業盲目投資,資産負債越來越大,一旦遇到經營風險,則可能導致企業發展遇到巨大困難
●通過各有關部門的齊抓共管,企業非理性投資受到堅決遏制
●要進一步研究完善海外投資新的監管審批辦法和機制,明確規定海外投資鼓勵和支持的項目清單,對禁止類和限制類的應納入到負面清單進行管理
●要明確海外投資分級管理制度,對投資規模較大的項目如何審核應明確程式
●加強監管的同時,還要強調對支持鼓勵類的項目,繼續提供必要的便利化服務和政策支持
霍建國從目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並購快速發展的情況分析稱,企業投資意願和動機是多方面的。
首先,很多企業認為全球經濟已進入新一輪復蘇階段,此時收購歐美的一些具有成熟商業模式的服務行業肯定可以帶來穩定的投資回報,但對其中潛在的風險預估不足。一是歐美經濟一旦遇到新的蕭條或市場震蕩,企業經營會陷入困境或虧損;二是應該看清中美貿易摩擦的複雜性和長期性或對美投資産生極負面影響,這一動態變化趨勢需引起投資美國企業的高度重視;三是由於存在中外文化差異,中外企業間的合作可能會在經營理念和發展模式上産生分歧或矛盾,如果處理不當或將影響企業的經營合作效益。
其次,企業對目前金融信貸高杠桿風險認識不足,很多兼併收購的案例從外方看都是中方以海外融資支付方式進行的,但實際上投資者一般是以大量的銀行貸款或通過投資基金來完成支付的,很多企業的融資貸款投入高達90%。這對於經營效益好的企業來説問題不大,但本已負債較重的企業所承擔風險則比較高。其中有些企業對高杠桿收購的風險認識不足,認為只要落實了銀行貸款就沒問題了,有的對於投入産出的測算也不夠嚴謹,有的甚至對銀行還款的方案還沒有概念,這種行為將構成潛在的企業債務風險。
三是有些企業受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心理驅動,想要搶在人民幣貶值之前大規模投資海外市場,以期獲取匯率波動好處或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四是一些企業盲目投資,尤其一些大型企業在國內較容易獲得銀行貸款,通過海外兼併收購還可以進一步將資産規模做大,以更大的資産規模做抵押,再進一步提高融資貸款額度。以此發展,其結果是企業的資産負債越來越大,一旦遇到經營風險,則可能使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引起銀行不良貸款的發生,由此也構成了當前海外投資潛在的風險之一。
五是部分上市公司或民營企業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過於擔憂,且盲目輕信國際上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分析,一方面認為中國經濟將長期面臨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則相信人民幣資産將面臨持續縮水壓力。這些企業以加強全球資産配置為由防範資産的縮水,即通過大規模海外兼併收購的方式和手段達到其大規模轉移資産的目的。這些企業海外投資收購大多采取了在海外融資貸款的形式,不僅逃避了國內監管,形成了新的負債,同時也造成了國內外匯儲備在短時間內大規模外流,反之又形成對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對國民經濟運行造成負面影響。其結果很可能是,隨著美國的持續加息和國際貸款利率的上升,這些企業最終會遇到償還海外借貸的壓力,有的極可能觸發債務風險。(何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