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關稅降 百姓購物忙
2020年1月1日起,中國對850余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商品數量比2019年增長超過20%。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在2019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期間表示,中國多次主動下調進口關稅,進口關稅總水準已由9.8%降至7.4%。進口商品關稅下調的力度逐步加碼,紅利一波波來襲,購買進口商品成本變得更低,消費者對進口商品降稅的紅利感受如何?
感受度不一
“2019年的售價比去年降了大約10%。”來自湖南的小丁在北京做韓國化粧品進口生意,她從總代理那拿貨,然後在抖音和微信小程式商城上銷售。
小丁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説,她和另外三個同學一起創業,選擇了做最近幾年很火的韓國化粧品進口生意,關稅成本會包含在總代理提供的報價中,報價高不僅會影響銷售,而且會佔用更多資金,增加運營成本。隨著進口關稅的降低,小丁感受到商品報價總體比2018年有所降低。
消費端對進口商品的感受也非常明顯,尤其是線上降價幅度較大。在考拉海購網,一款澳大利亞進口的300毫升瑞思卸粧水以前售價120元,而現在只要55元。據客服介紹,價格調降有多方面原因,包括活動促銷、廠家價格調整等,其中也包含關稅政策調整的因素。因為當前通過跨境電商進口在限額內可以享受零關稅政策,其他稅收暫按法定應納稅額的70%徵收,所以平臺出臺促銷政策的空間較大。
相比之下,線下進口商品的銷售價格則相對穩定。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家樂福超市裏,條幅、裝飾和音樂聲讓年味兒濃了起來,而“洋年貨”也成為顧客挑選的熱門商品。超市內,進口專櫃的招牌到處可見,從零食、酒品、嬰幼兒用品到生鮮,應有盡有。正在挑選瑞士進口巧克力餅乾的王大媽説,因為離這裡近,經常來購買進口商品,不過價格總體變動不大,進口商品優惠力度不如國産商品。對此,導購易女士説,價格是超市確定的,與購買商品的人數以及進口商品採購成本等原因有關,所以降價偏少。
需更多舉措
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額12.95萬億元,與2018年同期持平。從11月當月數據來看,中國進口額達到1.29萬億元,同比增長2.5%。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近年來,國家密集調降進口關稅,推動關稅總水準持續降低,使得進口商品的總體關稅成本在下降。尤其,消費品是降關稅的重點領域,直接惠及百姓。但是,百姓感受不一主要和商品流通渠道、價格傳導等因素有關。
小丁透露,進口的渠道比較複雜,以化粧品為例,可以從免稅店拿貨,也可以從總代理手中拿貨,但免稅店的商品沒有關稅,而總代理會把關稅計算進去。除此之外,商品價格的影響因素比較多,比如關稅、匯率、採購量、廠家價格政策等。2019年,人民幣總體貶值,增加了進口成本,進口關稅降低正好起了對衝的作用,最終算下來仍然在降價。
上述家樂福超市的導購也認為,超市和電商不同,超市所要面臨的成本更複雜,比如採購量、與供應商關係、倉儲成本、店租、水電、人工等,有些要素價格上漲,有些價格下調,如果其他要素價格在上漲,僅僅是進口關稅在小幅下降,則很難反映到最終的價格上。
趙萍表示,在關稅下降之後,更重要的是應當形成更加通暢的價格傳導機制:一是要進行體制機制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讓進口商品銷售的渠道更加多元而通暢;二是要不斷引入競爭,以市場化的力量推動價格傳導,讓降關稅的利好惠及更多百姓。
對此,國家已經在發力。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推進貿易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培育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創新監管制度、服務功能、交易模式,帶動周邊地區增強進口能力。(記者 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