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穩定外貿外資基本盤
3月12日商務部召開網上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近期我國外貿運行和自貿試驗區推進疫情防控和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相關情況。
積極向好因素支撐外貿發展
海關數據顯示,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額為4.12萬億元,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
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介紹,我國外貿呈現四個主要特點:一是對傳統市場進出口下降,對東盟等新興市場小幅增長;二是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恢復較慢,機電産品好于整體;三是加工貿易降幅較深,一般貿易韌性強;四是各經營主體普遍面臨困難挑戰。
“1-2月外貿運行情況表明,受疫情疊加春節因素影響,外貿生産企業復工時間晚于往年,因此前2個月進出口,特別是出口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李興乾説,我國外貿發展仍有積極向好因素支撐。疫情發生後,商務部會同各地方、各部門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從復工復産、財稅、金融、信保、參展、法律援助、防疫物資保障等方面全方位為外貿企業排憂解難。隨著密集出臺的各項穩外貿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各地外貿企業復工復産呈現加快恢復態勢。“從地方外貿企業總體復工情況看,山東、安徽、遼寧等8省市外貿企業復工率超過80%。從重點外貿企業復工情況看,浙江、江蘇、上海等19省市復工率達到或接近100%。”
李興乾進一步表示,儘管整體運行承壓,但我國外貿潛力大,競爭力強,企業的創新意識和開拓市場能力很強,呈現出一些亮點:一是企業新興市場開拓能力不斷提升,二是積體電路、汽車等部分高品質高技術高附加值産品出口逆勢增長,三是大宗商品等進口保持增長,四是新業態新模式活力充沛。
“當前我國政府貿易政策的核心是穩住外貿基本盤。我們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狠抓政策落實,全力支持外貿製造廠商復工達産,儘快恢復正常市場秩序。”李興乾説,商務部將重點做好加強機制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優化公共服務和鼓勵創新發展等四項工作。
自貿試驗區聚焦精準防疫
自貿試驗區作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排頭兵”,是穩外貿穩外資基本盤的重要陣地。面對此次疫情的重大考驗,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創新的腳步不但沒有放緩,而且更加堅定。
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副司長袁園介紹,商務部作為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所在部委,為各自貿試驗區落實中央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産、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部署積極提供服務指導。根據調研,各自貿試驗區聚焦六個方面,多措並舉,精準施策:一是積極主動作為,解決“防護難”;二是運用信息化手段,解決“辦事難”;三是採用“雲、網”模式,解決“招商難”;四是溝通供需雙方,解決“用工難”;五是“輸血”紓困降成本,解決“融資難”;六是提供法律服務,解決“履約難”。此外,多地出臺疫情防控期間專門支持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有關文件。
“目前來看,自貿試驗區務實舉措回應了企業訴求,解了企業‘燃眉之急’,有序推動復工復産,取得積極成效。”袁園説,根據各地區有關調查,截至3月12日中午,除湖北外,全國17個自貿試驗區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約90%,55個片區中,20多個片區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達到或接近100%。
袁園透露,商務部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各相關部門、各有關地方推動自貿試驗區堅持擴大對外開放,通過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路徑,為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累新經驗,為當前形勢下穩外貿穩外資作出新貢獻。具體措施包括:一是支持自貿試驗區深入開展制度創新,二是進一步加大開放壓力測試力度,三是持續做好複製推廣工作,四是繼續加強對自貿試驗區的指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