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在産業鏈重塑中找尋機遇

2020-07-23 09:04:32|來源:國際商報|責編:馮實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高技術産業領域投資回升,實現了由負轉正。今年上半年,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6.3%,而一季度為下降12.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5.8%和7.2%。高技術製造業中,醫藥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3.6%、8.2%;高技術服務業中,電子商務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2.0%、21.8%。

  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製造體系,並在諸多領先行業和領域形成産業集群。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産生的重大衝擊下,著力保持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完整、主動參與全球産業鏈重塑成為中國企業在變局中開新局的突破口。

  變化與挑戰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投資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是業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後,一些國家特別是部分發達國家應對不力,疫情快速擴散,經濟社會受到嚴重衝擊,防護物資供應不足。因此,部分國家試圖引導本國企業回撤,推動基礎民生、國家安全相關産業回流,支持本國相關産業産能擴容以減少對外供應依賴;部分國家採取投資收縮、進口替代的做法或導致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影響企業之間的供應關係。

  針對企業如何應對全球産業鏈出現的變化,商務部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週密認為,企業需要與原有産業鏈下游的銷售商、消費者處理好關係,並開拓新的市場,以適應地區結構、商品結構等貿易結構出現的變化。企業也要提升反應能力,及時調整供應方向和産品結構,滿足市場需求差異化加劇導致的供應短期化、零散化。疫情衝擊下,很多國家特別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對公共衛生領域産品的保障和供應需求大幅增加,特別是對個人防護用品、消殺用品以及疫苗藥品等會有較高需求。

  “隨著5G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大範圍商用,信息技術與産業的融合將成為全球産業鏈重塑的一個重要趨勢。”王是業説。

  週密也表示,疫情的發生加速了全球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發展,也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向數字經濟轉型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催生了新的貿易和産業合作形式。

  王是業分析,信息技術與産業的融合趨勢下,技術作為最關鍵生産要素的地位將進一步凸顯,而中國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仍然存在短板,高端前沿技術、材料、器件、裝備等對外部仍有依賴。近年來,發達國家通過出臺出口管制、採購限制、外國投資審查、對外投資引導等政策加大了對創新技術跨境流動的限制,因此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産業向智慧化、數字化的轉型可能面臨一定的技術障礙。

  佈局長遠 揚長補短

  那麼,未來中國企業如何運籌帷幄,主動參與全球産業鏈重塑?王是業認為,中國市場空間巨大並處於需求升級的階段,將對企業和相關産業的智慧化、數字化改造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同時,中國是疫情控制最好、最早從疫情影響中恢復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各行業復工復産有利於中國企業更早地投入研發和生産,在技術提升、生産轉型、策略調整等方面佔據先機。“服務好國內市場,不斷引領國內産業向中高端發展,是中國企業應對全球産業重塑的重要基礎,也將為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積累經驗。”

  王是業強調,在當前全球經貿發展格局和産業發展趨勢下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的作用,企業要將技術創新作為長足發展的根本戰略。一方面,企業應關注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主的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加大對生産的智慧化、數字化改造,加強市場數據的分析,精準判斷國內外市場發展趨勢,準確對接需求;另一方面,儘管面臨發達國家收緊技術交流的外部環境,中國企業仍需在充分研究相關國家管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以合理的方式維持和推進跨國技術合作,加快與國際先進技術的融合。

  週密也建議,中國企業可積極利用線上平臺增加自身和産品的影響力,了解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建立供需之間的信任關係,並利用網絡技術加強協作,與此同時與國外的電商平臺、數字化企業開展對接,加強合作。同時,企業也要充分利用海外已有的行銷網絡資源進一步拓展市場,如探索拓展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國際商報記者 李 寧)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