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信用懲戒隨意擴大

2021-01-04 10:23:14|來源:經濟日報|責編:馮實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大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法治化、規範化發展,標誌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初步搭建,有力支撐了“放管服”改革和營商環境優化,推動了經濟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和發展。與此同時,在信用信息記錄、失信名單認定、失信聯合懲戒範圍上,個別地方或單位出現隨意擴大、泛化傾向,在信用修復和權益保護方面存在不到位問題。究其根本,在於法律法規依據不足,規範性不夠。此次《指導意見》總結提煉有關經驗做法,對失信約束制度和誠信建設長效機製作出新部署。

  重視規範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依法合規、保護權益、審慎適度和清單管理四條原則,強調以法律、法規或者黨中央、國務院政策文件為依據,要保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突出強調失信懲戒措施要過懲相當,在多個環節提出實行清單或目錄管理。

  作出有針對性部署。針對信用信息範圍邊界不清晰、失信行為認定依據不足等信用信息納入方面的問題,提出要科學界定信用信息納入範圍和程式,把有依據作為前提,強化了信用信息和失信行為的邊界約束。針對共享公開標準不明確、渠道泛化等問題,提出要根據合法、必要原則確定標準,強化公開渠道統籌管理。針對認定領域過寬、標準不統一、程式不規範等嚴重失信名單認定方面的問題,要求嚴格限定在四類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內,並明確規定認定標準和程式。針對依據不足、懲戒措施與失信行為不匹配等失信懲戒方面的問題,提出制定失信懲戒措施清單,確保失信行為與懲戒措施過懲相當,不得隨意增設或加重懲戒。針對信用修復方面的問題,明確要完善機制、提高修復效率。針對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的問題,提出要嚴格信用信息查詢使用權限和程式,嚴肅查處、嚴厲打擊相關違規違法行為。

  注重謀劃長效機制。我國信用體系領域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後,難以對實踐中的一些問題作出及時正確回應。《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信用法治建設,加快研究推進法律法規立法、修訂等治本長遠之策。

  強調統分有機結合。規範發展並不是同質發展、齊步發展。《指導意見》既強調全國統一性,也尊重地方自主性。在信用信息目錄和失信懲戒措施清單方面,明確全國制定基礎目錄和基礎清單,而地方可制定補充目錄和補充清單。在嚴重失信主體名單標準方面,區分了在全國範圍內適用和只在地方範圍內適用兩種情形。

  可以預見,各地各部門下一步將梳理評估已出臺措施,一些措施可能需要重新審視修訂。應加快推動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建設,夯實工作依據基礎;應把握時間節點,設置過渡期,避免短時間內不合理收緊;應做好宣傳解讀引導,強調社會信用體系規範發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闡釋強化規範與建設推進的辯證關係。在做“減法”的同時,也要做好“加法”,積極穩妥推進信用監管、“信易貸”等相關工作。(李清彬)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