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

2021-05-17 10:13:04|來源:經濟日報|責編:韓東林

  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作出重要部署,把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促進服務業繁榮發展、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作為主要抓手。這既體現了“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的重要導向,也為我國在新發展階段構建現代産業體系提供了重要指引。把這些部署和要求落到實處,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將為壯大實體經濟注入新活力。

  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對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提出新要求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強調,“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在“四個協同”中,實體經濟被排在第一位,突出了壯大實體經濟的鮮明導向。在新發展階段,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為導向對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製造立國。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從根本上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深入實施製造強國戰略,促進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高端要素向實體經濟匯聚,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

  二是結構優化。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應著眼供給側和結構性,瞄準提高品質、效率和效益的目標,並且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不以實體經濟比例較大幅度下降為前提。具體而言,就是要在製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不斷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高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産業在整個産業體系中的比重。

  三是綠色低碳。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綠色發展已經深入人心,日益成為産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建設現代産業體系,不僅要求生産方式綠色化、推進清潔技術的廣泛應用,還要求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加強末端治理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四是數字賦能。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數字化轉型成為産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對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的賦能作用將越來越突出。通過推動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增強數字經濟的賦能作用,將會顯著降低社會成本,提升社會生産力,提高産品附加值,推動高品質發展。

  五是安全可控。長期以來,我國産業發展主要依靠發揮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這在推動産業體系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帶來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和産業鏈供應鏈不穩、不強、不安全的風險。按照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需要推動製造業發展向研發設計、中高端製造等價值鏈高端環節延伸,培育一批産業鏈“鏈主”企業,不斷增強産業鏈控制力與主導能力。

  發展現代産業體系需向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聚焦聚力

  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應聚焦聚力實體經濟,按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要求,發揮我國製造業規模體量大、配套體系全、發展空間廣等優勢,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引領作用,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

  堅定不移推進製造強國建設。推進製造強國建設是我國振興實體經濟、做強製造業必須堅持的重大戰略。要瞄準我國與世界主要製造強國的差距,大力提升製造業根植性和競爭力,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促進高端要素向製造業領域匯聚,不斷增強製造業競爭優勢,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實現製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一是實施降本減負行動,採取更大力度措施,切實降低製造業企業稅負、融資、能源電力等成本,培育若干先進製造業集群,促進重點産業在國內優化佈局,提升製造業根植性。二是通過深入實施智慧製造和綠色製造工程,深入實施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和技術改造專項,推動先進技術深度應用、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全面提高製造業勞動生産率、利潤率和競爭力,打造若干世界級産業集群,提升製造業智慧化綠色化高端化水準。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是推進産業體系優化升級的結構性力量,也是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重要著力點。一是加快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建設創新和公共服務綜合體,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要素保障能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成長為新興支柱産業。二是前瞻謀劃未來産業。通過實施未來産業孵化與加速計劃,健全適應技術迭代的政策體系,打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推動類腦智慧、量子信息、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等前沿顛覆性技術突破和産業化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接續産業。三是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鼓勵發展智慧化解決方案、眾包等製造服務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等生産性服務業,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四是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緊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標準化、品牌化、數字化為引領,加快發展醫療健康、文化旅遊、育幼家政等服務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和引領作用。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推進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支撐。特別是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雲計算平臺、大數據中心、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的緊密程度大幅提升。必須緊緊圍繞現代産業體系和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加快數字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礎設施和實體産業融合發展,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慧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準。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是破解我國産業基礎能力不足和部分領域“卡脖子”瓶頸制約、提升産業鏈水準的必由之路,必須打造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産業鏈,更好支撐現代産業體系建設。一是加快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大重要産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努力補齊短板。二是立足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等部分領域先發優勢,努力鍛造産業鏈供應鏈長板,形成局部領域領先的優勢。三是加快培育産業生態主導企業,提升産業鏈控制力和主導能力,鼓勵企業專業化發展,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四是繼續深化拓展國際合作,積極推進供給來源多元化,提高産業鏈的開放性、安全性與可控性,在全球産業鏈重構中掌握主動權和先發優勢,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盛朝迅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員)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